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走進鄭州 >> 印象鄭州 >> 瀏覽鄭州

記憶之外的鄭州文廟

2013/3/21 15:02:36 點擊數: 【字體:

 

    鄭州文廟殘存下的建筑只有兩座,一個是大成殿,一個就是這個戟門。

    對于始建于東漢的鄭州文廟,已經少有人知道了。鄭州文廟的幸運,在于它沒有被風風雨雨徹底消滅。雖然,鄭州文廟留下來的只是一點"殘垣斷壁"。這點"殘垣斷壁"自有它獨特的文化威懾力,你可以讓它繼續淹沒在鄭州東大街的繁鬧之中、閑置在當代鄭州人的記憶之外。可你絕不敢輕易地在鄭州文廟大成殿的四壁上噴一個"拆"字,再畫上一個夸張的大圓圈…

    鄭州文廟的歷史令我無從說起。

    我曾經數次從文物部門那里討要資料,得到的都是失望。按照采寫歷史題材的經驗,下一步我應該向民間老者討教。在鄭州市管城區的小街道,我虔誠地向老人們求教,他們的頭都搖得相當堅決。

    已經很少有人知道鄭州文廟,雖然它退出歷史舞臺的時間只有70多年。今天的鄭州文廟,已經是一座活在鄭州人記憶之外的建筑。

    我想,此文應該達到兩個目的--讓大家知道鄭州有一個文廟,讓大家知道它是鄭州這座城市的文脈延續。

    兩千年來屢毀屢建

    中國歷史上的外在禮儀,簡單地說不就是磕頭嗎?君臣之間,人神之間,都要三跪九叩;逢年過節,小輩們給長輩請安,也要磕頭。鄭州文廟,不過是一個給孔子磕頭的地方。

    全國范圍內禁止祭孔磕頭,始于民國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此后,各地的孔廟、文廟、夫子廟多挪作他用。日耗月蝕之下,祭祀孔子的廟宇或存或毀,憑的全是自己的造化。門庭冷落之中,鄭州文廟熬過了70多年。兩年前,鄭州市人大常委會提出了重修鄭州文廟的議案。作為鄭州市區內僅余的三處明清建筑(清真寺、文廟、城隍廟)之一,鄭州文廟將依據乾隆十三年的舊制進行"縮減"重修。

    重修文廟無須太多的理由,只因為它殘存,這就足夠了。

    一張晚清手繪《鄭縣城及四關圖》,是百年鄭州起筆構圖的底色,也是我感覺老鄭州的唯一憑證,它滿足了我戀古自慰式的遐想。確切地講,這張地圖所標示的,是鄭州市管城區百年前的舊貌。在晚清,今天的管城區就是鄭州城(民國后由州改縣)的全部。

    鄭縣衙署舊址,就是現在的管城區委大院。區委門南那條路,舊稱衙前街。在衙前街北端,東西走向的便是老城最長的干道--東西大街。文廟坐落于東大街的路北(今鄭州軸承廠內)。唐宋時,凡府州縣所在地都有文廟。文廟一般都建在一個城市風水上好的地方。鄭州文廟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年~75年)。風吹雨打,那個時代的建筑先后消失在歷史的深處,只有文廟屢毀屢建,始終在舊址挺立。鄭州文廟的幸存,得益于"學而優則仕"的正統,得益于中國人對孔子的愛戴。

     無論統治中原的是漢族、蒙古族還是滿族,文廟的尊位始終未被動搖。《鄭縣志》記載,文廟多次重修、重建的原因,多系火災。其中較大的一次仿原貌重建發生在元順帝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鄭州文廟再遭大火,毀壞殆盡。于是"部議重修,按畝捐款,土木大興,歲兩度始克告成"。這是史料記載中鄭州文廟最后一次大規模的重建。鄭州文廟規模最大時是在元代,當時占地37畝,有五進院落,東西配房200間。

    古稀之年的老人大都還能憑印象回憶起鄭縣城內那些名目繁多的寺廟,如岳公廟、玉皇廟、財神廟、盧醫廟、開元寺、清真寺等。在這些寺廟中,就規模而言,文廟最大。

    我猜度,廟宇寺觀的肇始,是官民上下不成文的約定,是中國人找到的心靈依靠。處于童年期的中國人不僅浪漫地創造了諸神,還把不少先哲一并作為半神半人敬了起來,譬如老子、孔子。綜觀中國現存的歷代古建筑,多是廟宇、寺觀、宗祠、牌坊、佛塔一類紀念性、精神性建筑。

    這種現象無疑昭示:在我們先民的生活中,神靈曾經占據著多么重要的地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網(2008-12-0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