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年代:唐大歷六年(771年)
地理坐標:在少林寺院東墻外
同光禪師塔,為唐代宗大歷六年(公元771年)所建,位于少林寺常住院東北墻外50米處。塔平面為方形,系單層單檐亭閣式磚塔, 水磨磚與黃泥砌成,塔高9.93米,塔下部有較矮須彌座,座上為塔身,邊長達3.3米。
同光塔由雙層須彌座、塔身和塔頂三部分組成,塔體由磨制的青灰磚砌筑,磚與磚間用黃泥漿粘,磚縫不岔分,明顯的表現出古老的壘砌方法。塔頂雕刻有飛鳥云氣、獅身花卉和仰蓮飛天,圓形寶珠的石塔,造型古樸,雕刻玲瓏,優美秀麗,為唐代石雕藝術珍品。塔南壁有半圓形拱券石門,塔門已失,門內為方形塔心,空心可入室內。塔門四周有精美線刻圖案,門楣刻舞樂圖,下刻鳳凰、獅豹;門框兩側各刻一武士和門獅。同光塔是唐代僧塔的代表作之一。
塔后有正書“唐少林寺同光禪師塔銘并序”銘文,詳載同光禪師生平,為時任登封縣令郭湜撰。同光為神秀弟子普寂的徒弟,生于699年,逝于770年,山西人,少年出家。塔銘說他“以修行為本,莫大于律儀;究竟之心,須終于禪寂。禪律之道,其在斯乎”。是說他禪律并修,靠持戒修行,但最終目的是禪。他在普寂去世之后,遁跡林野之間,義務講學,20余年間名聲大振,從他學業的人不可勝數。有時住在少林寺,有時荊州一帶。由此可看,同光也是當時影響極大的名僧。(王學賓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