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級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
歷史年代:唐代早期
地理坐標:位于登封市永泰寺北
有歷史悠久的寺院,必有伴隨它的古塔,永泰寺也是如此,據(jù)說歷史上曾繁塔點點,然而,隨著歲月的流逝,目前仍留存于世的已經(jīng)為數(shù)不多。但正是這些留存下來的為數(shù)不多的古塔,卻記錄著一個寺院在歷史上的輝煌與榮耀。在永泰寺后山坡上,今天仍然屹立的永泰寺唐塔、明代的肅然無為塔和金代均庵主塔,就記錄著永泰寺昨天的歷史。
永泰寺是佛教禪宗傳入中國后修建的第一座尼僧寺院,也是我國現(xiàn)存年代最早的一家皇家尼僧佛寺,被稱為佛教禪宗尼僧祖庭,與“天下第一名剎”少林寺有姊妹院之稱。
歷史上,曾有北魏文成帝之女轉(zhuǎn)運公主、南朝梁武帝之女明練公主(禪宗尼僧鼻祖)、北魏孝明帝之妹永泰公主三位公主在永泰寺出家修行,從而成就了永泰寺無與倫比的尊崇地位。
據(jù)明代碑刻記載,佛教禪宗傳入后有三件大事,第一件是達摩面壁,第二件是神光斷臂,第三件便是永泰公主出家為尼。永泰公主出家以后,經(jīng)常用錢糧救濟周圍百姓,因此嵩山地區(qū)的廣大群眾和僧尼都對永泰公主十分崇敬和愛戴,永泰寺因永泰公主出家而名揚四海,寺院也以永泰公主的名字而命名,其規(guī)格之高,影響之大,使永泰寺普通的紅磚綠瓦上,蒙上了一層神秘而高貴的面紗。
永泰寺塔又名唐塔,塔因寺得名,該塔雖然沒有留下年代銘刻,然而其建筑形制具有典型的盛唐時期建筑風(fēng)格。
永泰寺塔為唐代密檐式磚塔,平面呈正方形,通高約30米。由塔基、塔身、塔剎組成。塔身南面辟券門,塔身為11層密檐,各檐外輪廓的連線呈明顯的拋物線形,柔和優(yōu)美秀麗。塔室內(nèi)部為方形空筒狀直通塔頂,塔內(nèi)壁面上沒有挑出的疊澀磚層,看來古時也沒有安置樓板供人上下。
塔的最上部為塔剎,由仰、覆蓮、五重相輪組成,其精致的造型,可以說是我國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唐塔塔剎中的佼佼者。
塔體外敷白灰皮保護,造型柔和絢麗,是密檐式塔的典型代表作品。南北向,東西兩面寬4.8米、南北兩面深4.3米,平面呈正方形,塔體通高24米,黃泥砌磚而成,塔的外壁敷有一層石灰皮作保護。塔身高聳,南面辟券門,塔門高2.60米、寬1.74米、壁厚1.60米。
2001年6月25日,永泰寺塔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保護文物。(登封市委宣傳部提供相關(guān)資料,中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