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安陽

圍魏救趙計策妙 減灶誘敵主意高

2014/9/26 17:05:18 點擊數: 【字體:

    戰國時期,為爭霸中原,齊魏兩國進行了兩次著名的戰爭──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桂陵之戰發生于公元前353年;馬陵之戰發生于公元前341年。這是中國軍事史上旳兩次經典戰役。魏軍的主將是龐涓,齊軍的實際指揮者是軍師孫臏。

    龐涓和孫臏本是同窗好友,一起從師學習兵法。龐涓受到魏惠王的聘請,先下山去魏國當將軍。龐涓東征西伐,逞強一時。但他清楚孫臏的學識才智比自己要強得多,如果孫臏學成下山去齊國做官,對魏國十分不利。于是,他秘密派人把孫臏請下山,推薦給魏惠王。不久,他又害怕魏惠王重用孫臏,疏遠自己,就誣陷孫臏犯法,處以臏刑,還在他臉上刺了字。臏刑,就是剔掉膝蓋骨。龐涓是想讓孫臏終身殘廢,永遠背負刑徒的惡名,無法施展才能。

    孫臏忍氣吞聲,頑強地活下去,努力尋機會,爭取逃脫虎口。這一天,孫臏得知齊國使者來到魏國都城大梁。他設法秘密會見了齊國使者,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得到了使者的同情。齊國使者知道孫臏是難得的人才,回國的時候,把他藏在車箱中,帶回齊國。

    使者把孫臏推薦給齊囯大將軍田忌。田忌見孫臏足智多謀,就把他奉為上賓,留在自己門下。那時候,齊威王喜歡賽馬,經常跟諸公子、貴族賽馬賭輸贏。田忌也有這項愛好,但是,每次賽馬,他總是輸給齊威王。

    有一次,孫臏看賽馬。他見田忌連輸齊威王三場,但是就馬的腳力而論,雙方相差得并不遠。回府后,孫臏對田忌說:“將軍下次賽馬,賭注只管往大里下,我有辦法讓您取勝。”

    田忌當時還不明白孫臏有什么樣的妙計,但他堅信不疑。等到賽馬的時候,田忌下了三千兩黃金的大賭注,每場賭黃金一千兩。臨賽時,孫臏告訴田忌:“今日賽馬,第一場先用您的下等馬跟國君的上等馬比賽;第二場再用您的上等馬跟國君的中等馬比賽;第三場就用您的中等馬跟國君的下等馬比賽。”田忌說:“好,就按先生的計劃辦!”結果,第一場慘敗,而第二、第三兩場都贏了。兩勝一負,最終贏得黃金一千兩。

    齊威王見田忌最終取勝,十分驚訝,就問田忌是靠什么方法取勝的。田忌把孫臏替他出謀劃策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齊威王。齊威王對孫臏的才智大為贊嘆,馬上傳令召見。齊威王跟孫臏談論兵法,孫臏滔滔不絕,講得頭頭是道。齊威王更加敬重孫臏,于是拜孫臏為師,跟他學習兵法。

    戰國初期,七雄之中,魏、趙、韓、齊四國新興地主階級取得政權較早;秦、燕、楚三國新興地主階級取得政權較晩。在新興地主階級取得政權較早的四國中,魏國率先任用法家李悝實行變法,迅速崛起,國力最強。在公元前4世紀中期以前,魏國稱霸中原。那時候,魏國向西攻秦,奪取秦的西河地區,向北進攻,滅掉中山國,又聯合趙、韓兩國,接連挫敗東面的齊國和南面的楚國。

    魏、趙、韓,是瓜分晉國而形成的三個封建國家。魏國的崛起、強盛,必然引起韓、趙兩國的憂慮。由于國家利益的沖突,在公元前362年和公元前361年,韓國和趙國先后跟魏國發生了戰爭。這時候,齊國正蒸蒸日上,國力不斷增強。它抓住時機,聯合韓、趙,跟魏國爭奪霸權。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就是齊、魏爭霸戰中兩次重要的戰役。

    桂陵之戰是由魏、趙戰爭引發的。公元前354年,趙國攻打衛國,強迫衛國入朝。所謂“入朝”,是春秋戰國時期,大國征服小國,迫使小國成為他的屬國。屬國定期要去朝見大國君主,向大國繳納賦稅、貢獻特產。這種制度,叫入朝。衛國在現今河南省北部。它原本是魏國的屬國。自己的屬國,被趙國奪走,魏國當然不能容忍。于是,魏惠王命龐涓率領八萬精兵去攻打趙國。趙國聞訊,自知不是魏國対手,急忙派使臣到齊國請求救援。

    雖然齊國是東方的大國,但實力還不如魏國強,而且曾經被魏國打敗過。對于趙國請求,齊威王不得不慎重考慮。他召集群臣反復討論,最終大家認為,如果魏國征服趙國,那么魏國勢力就更強大,這對于齊國更加不利。于是齊威王決定出兵救趙。

    決定出兵救趙后,齊威王想讓孫臏掛帥,統領全軍,出師救趙。孫臏說:“我是一個受過刑旳殘廢人,當大將會被敵人笑話。大王還是另選別人吧。”齊威王遂任命田忌為大將軍,孫臏為軍師,共同領兵八萬救趙。  

    田忌和孫臏率領齊國大軍從齊都臨淄出發,向西南機動到齊,衛、趙相鄰的邊境。當時正趕上北攻趙國的魏軍,途經衛國,對衛國發起攻擊。于是,齊、魏兩軍形成對峙局面,戰斗一觸即發。

    孫臏建議田忌,避免與魏軍正面交鋒,揮師南下,佯攻平陵(今山東荷澤西南安陵鎮)。平陵是魏都大梁東面的軍事重鎮。平陵城雖小,而管轄的地區大,人口多,軍力強,難以攻打。平陵南面是宋國,北面是衛國,進軍途中有市丘,市丘一旦丟失,就可以斷絕齊軍糧道。選擇進攻平陵,目的是制造假象,讓魏軍產生錯覺,誤以為齊軍將領不曉得這件事情的利害。

    孫臏問田忌:“誰能完成這項迷惑敵人的任務?”

    田忌說:“齊城、高唐兩位都大夫可以擔當此任。”

    孫臏讓齊城、高唐兩位都大夫過來,告訴他們:“把精銳士卒作為前鋒,讓老弱士卒殿后。將齊城、高唐的部隊分為兩路,直奔平陵。前鋒士卒爬云梯攻城,要像螞蟻附壁而上那樣,擺出真打實攻的樣子,迫使平陵告急。等魏軍回救平陵,輕而易舉地擊垮齊師殿后部隊時,齊城、高唐兩位都大夫就可以帶領部隊按預定計劃而敗退。”

    齊城、高唐兩位都大夫依計而行。魏軍在平陵大獲全勝。魏軍主將龐涓誤以為齊軍不堪一擊,根本不把齊軍放在眼里。他繼續率軍北上,攻打趙國,圍困邯鄲。在邯鄲,魏軍遭到趙軍的頑強抵抗。

    那時候,田忌本想率領大軍直趨邯鄲去解圍。孫臏對田忌說:“這恐怕不是一條上策。”田忌說:“趙國都城危在旦夕,我們不急趨邯鄲,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孫臏說:“要解開一團亂麻,必須用手指慢慢地去疏理,不能一把抓在手里,生拉硬扯。要勸止兩人打架,只能從旁勸說,不能自己沖上去動手。解圍的道理也是一樣,應當采取避實擊虛的策略,不必去跟圍城的魏軍主力正面交鋒,而是乘虛攻擊魏軍后方的要害處。敵人發現形勢不利,自然會解圍自救,F在魏國精兵都在前線攻打趙國,國內只剩下一些老弱殘兵,如果您統率大軍直撲魏國都城大梁,占領軍事要沖,攻擊薄弱地區,圍困邯鄲的魏軍聞訊,肯定會星夜撤兵,回救大梁。這樣,調動魏軍,使其疲憊,然后,您可以選擇有利的時機,打敗魏軍,這豈不是一舉而兩得的美事?”田忌非常佩服孫臏的謀略,立即改變計劃,指揮大軍西進,浩浩蕩蕩,直逼魏都大梁。

    孫臏請田忌派遣輕便的戰車直奔魏都大梁城郊,以激怒龐涓,同時分出一部分兵力分散跟進,顯示攻城部隊不多。

    就在這個時候,被困已久的邯鄲終于支撐不住了,但是,攻入邯鄲城的魏軍也疲憊極了。他們本想喘一口氣,可是接到齊軍進攻大梁的報告,魏軍主將龐涓顧不得休整,立馬率大軍開拔,回救大梁。得到齊軍襲擊大梁兵馬不多的探報,魏軍丟棄輜重,晝夜兼程往回趕。

    在龐涓率魏軍回救大梁的同時,田忌、孫臏悄悄揮師北上,在桂陵(今山東荷澤東北蘆堌堆附近)設下埋伏。魏軍一路奔跑,人困馬乏。當他們趕到桂陵的時候,遭遇齊軍伏擊。齊軍士氣旺盛,又是以逸待勞,交鋒不久,就把魏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生擒活捉了魏軍主將龐涓,大獲全勝。

    桂陵之戰,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真正大規模機動野戰的經典范例。從前那種有固定戰場、約期會戰、預先有備、先禮后兵的形式不見了,齊軍在方圓數百里的戰區內實施機動,時而南下,時而西進,時而北上,飄忽不定、神出鬼沒。具體作戰的時間、地點、方式,都相機而定,變化莫測,自己心中有數,而敵人幾乎一無所知;傳統的三軍對陣,列隊擊鼓、正面交鋒、決以雌雄的戰法也消失了,代之以佯攻、突擊、奇襲、伏擊等一系列形式的機動野戰。它開啟了戰爭模式的歷史性變革。

    桂林之戰,動搖了魏國中原霸主的地位。但魏國的實力猶在,大概時隔不久,齊魏談判,齊國將龐涓交還魏國。大約桂陵之戰十年之后,魏齊兩國又發生了馬陵之戰。

    公元前344年,魏惠王在逢澤大會諸侯,而韓國沒有參加,因為它害怕魏國繼續強盛,最終吃掉自己。另外,齊國反對逢澤之會,借此韓國與齊國親近起來。韓國過去一貫跟魏國親近,現在卻親近齊國,魏國感到難以容忍。公元前342年,魏惠王派兵大舉進攻韓國,在南梁、赫地接連打敗韓軍,韓向齊求救。

    齊威王召集群臣,討論是否出兵援助韓國。相國鄒忌認為,魏、韓火并不管他們誰勝誰敗,實力都會損傷。那樣,對于齊國來說是有利的。因此,他主張拒絕韓國的請求,不必出兵救韓。

    大將軍田忌認為,應當盡快出兵救韓。理由是如不及早出兵,萬一韓國抵擋不住,投降了魏國,那樣對齊國就太不利了。

    軍師孫臏說:現在韓、魏正在交戰,誰勝誰敗,還不一定,如果此時出兵救韓,實際上等于我們替韓國抵抗魏軍。這不但會損失我們的實力,而且我們也不見得有打敗魏軍,取得勝利的把握。我們應當接受韓國的請求,答應派兵去援助他們,但是不必馬上出兵。韓軍知道我們將要出兵,肯定會拼命抗擊魏軍,魏軍受到韓軍的頑強抵抗,實力會大大消耗。到那時,我們再發兵攻打魏軍,豈不是輕而易舉,穩操勝劵嗎?

    聽到孫臏的一番話,齊威王的心情豁然開朗,連連稱贊:“好計,好計!” 于是,他召見韓國使臣,表示齊國愿意出兵援助韓國,希望韓軍堅決頂住魏軍,等待齊國援軍。

    韓軍跟魏軍苦戰了一段時間,感到要支撐不住了,再派使臣催促齊國發兵。齊威王見了火候已到,任命田忌為主將、田嬰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統率十萬大軍前去救韓。

    根據孫臏的建議,田忌仍舊采取“圍魏救趙”老辦法,揮師西進,直逼魏都大梁。齊軍只遇到魏軍的一些輕微抵抗,便順利地攻入魏國境內。魏將龐涓很快收到齊軍逼近大梁的戰報,立刻命令魏軍撤圍回國。

    探馬及時把龐涓撤圍回國的消息報告給齊軍主將田忌。田忌問孫臏有什么妙計破敵。孫臏說:“魏軍向來兇悍勇猛,看不起齊軍,認為齊軍膽怯,不敢同他們決戰。龐涓此次從韓國撤圍回國,輕裝急進,疍夜兼程,恨不得把我們一口吃掉。這種輕兵冒進,急于求戰的舉動,犯了兵家之大忌。善于用兵的人,應當利用這種形勢制訂作戰計劃,打敗敵人。”然后,孫臏把設計好的退兵減灶、隱蔽實力、誘敵深入、以靜制動、據險設伏、以逸待勞,這一整套的作戰方案和盤托出,令田忌、田嬰佩服不已。

    龐涓率領魏軍趕回大梁的時候,齊軍已經向東撤退。太子申帶領的部隊與龐涓的部隊會合,兵力足有十萬。龐涓命令全軍緊緊追趕齊軍。龐涓趕到齊軍頭天的宿營地,看見齊軍留下的灶火坑密密麻麻一大片。他派人去清點,那些灶火坑足夠供十萬人做飯吃。第二天,魏軍又追到齊軍宿營地,龐涓發現灶火坑明顯減少,一淸點,只夠供五萬人做飯吃。第三天,龐涓發現齊軍宿營地的灶火坑更少了,只夠供三萬人做飯吃。他興奮地対部下說:“我早就說過,齊軍向來膽怯,不敢跟我們較量。這才三天,逃跑的士兵就超過了半數。這次我們一定能把他們全部吃掉,一洗桂陵戰敗的恥辱!”于是,龐涓把步兵和輜重統統丟下,只帶領三萬輕騎兵,日夜兼程,猛追齊軍。其實,狂妄自大的龐涓完全被孫臏制造的這種假象所迷惑了。

    再說齊軍,那時候已經撤退到齊國境內。孫臏估計魏軍的行程,第三天傍晚,可以到達馬陵道。馬陵山在山東郯城縣東。馬陵山的北段,峰岳連綿,中部偏東處,有一座樣山,山南約三里處,有貫穿東西的馬陵古道。山道長八里,乘谷地,就山勢,盤旋曲折,大彎約九,故名九道灣。沿途山勢起伏,懸崖絕壁,深谷密林,盡是險阻。這里就是孫臏選定的消滅魏軍的戰場。

    孫臏安排數萬名弓箭手埋伏在古道兩旁,吩咐他們:“只要望見火光,就一齊放箭。”他還下令把路邊的樹木砍倒,堵住道路,只留道旁一株大樹,削去一段樹皮,露出青白的樹身,在上面書寫“龐涓死于此樹之下” 幾個大字。孫臏布置妥當后,同田忌、田嬰率領大軍在隱蔽處安營扎寨,準備接應。

   當天晚上,龐涓帶領輕騎兵來到馬陵古道。正逢十月下旬,晚上沒有月亮,一片昏暗。魏軍的先鋒剛進馬陵古道,發現道路被封堵,迅速上報。龐涓聞訊,親自上前察看。他猛然間發現道旁一株大樹,樹干上隱約有字,但看不清楚。龐涓叫部下點燃火把照明。火把點燃了。在黑夜中,火光顯得格外明亮。憑借火光,龐涓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幾個大字看得清清楚楚,不由得大吃一驚,連聲叫喊:“不好,不好!中計啦!”可惜,發現“不好”,為時已晚。

    埋伏在道路兩旁的齊兵,望見火光,萬弩齊發,箭矢如驟雨,射向火光。魏軍頓時大亂,紛紛死于亂箭之下。齊軍伏兵乘勢沖殺出來,吶喊聲在山谷中震蕩回旋。龐涓自料難以幸免,遂拔出佩劍,長嘆一聲,說:“想不到讓孫臏這小子成就英名!”說罷,自刎而亡。

    齊軍滅掉龐涓率領的輕騎兵,乘勢襲擊魏軍后續部隊。魏軍一路跋涉,已經疲憊,遭遇突襲,匆忙應戰,哪里抵擋得。恳活D飯的光景,全部被殲,太子申成了齊軍的俘虜。

    馬陵之戰是一場規模浩大的野外作戰。孫臏根據魏惠王憤而興師,復仇心切;龐涓好大喜功,驕矜狂妄的弱點,料定魏軍會輕舉冒進。因此,采取減灶示弱、誘敵深入的計謀,引導龐涓繼續犯錯誤,丟棄步兵,輕騎冒進,使敵我力量對比有利于自己,最后據險設伏,打了一場漂亮的殲滅戰。從中國戰爭史上看,馬陵之戰開創了誘敵深入戰術的先河。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教網(2009-03-2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