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北宋三朝宰相—韓琦

2013/10/24 10:18:39 點擊數: 【字體:

北宋三朝宰相—韓琦
位于福建泉州的“韓琦出生地”石碑
北宋三朝宰相—韓琦
韓琦墓地考古現場


    北宋九帝,歷時160余年,歷任宰相很多,但相三朝(仁宗、英宗、神宗)顧二帝(英宗、神宗)為相者,唯韓琦一人;論北宋名人、賢臣,今人多言范仲淹、歐陽修、蘇軾等,而宋人則以韓琦為首。

    韓琦,字稚圭,原籍河南省安陽縣水冶鎮向陽村。這向陽村舊稱鐵佛寺村,古稱韓家莊。該村西200米處,今尚有一座宋碑——韓琦父親“宋故魏國韓公(韓國華)神道碑”在焉。因年代久遠,該碑面石痂縱橫,酷似蒼勁的梅枝,石斑點點,又如盛開的梅花,故當地百姓稱它為“梅花碑”。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韓琦出生在福建泉州韓國華泉州知州任上。

    宋代,繼唐之后實行科考取士,但實行了多項改革:一是狀元要欽點,中了進士就成了天子門生;二是試卷要密封;三是考試內容也不再老是詩詞歌賦,時文政論成了取士的一項重要內容。這就成全了韓琦。天圣五年(1027年),剛滿20歲的韓琦參加科考,得中三甲第二名,也就是俗話說的“榜眼”,順利進入天圣進士“集團”,后來成為天圣進士“集團”之首領。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韓琦任左司諫,上書仁宗,在一天之內罷免四位平庸無為的宰相!端问·韓琦傳》記載:“……時宰相王隨、陳堯佐,參知政事(副宰相)韓億、石中立,在中書罕所建明,琦連疏其過,四人同日罷。又請停內降(皇太后降詔——抑制有人通過皇太后獲取官職)……前后七十余疏。王曾為相,謂之曰:‘今言者不激,則多畏顧,何補上德,如君言,可謂切而不迂矣!’”這段話給予韓琦十分恰當的評價。

    寶元元年(1038年),西夏李元昊稱帝建國,國號大夏,對宋不再稱臣,并興兵侵擾邊境。康定元年(1040年),夏竦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使,韓琦副之。韓力薦知越州(紹興),大他19歲的范仲淹改知陜西永興軍,與他共同擔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共同經略西北,指揮西北戰場。

    當時西北邊境上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軍中有一韓(琦),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仲淹),西賊聞之驚破膽!”說明“韓范”在西北宋夏戰爭中的威懾作用。今人談論宋代名臣,多提及范仲淹,而不知韓琦,殊不知宋人則言“韓范”,是把韓琦排列在范仲淹前面的,韓琦是范仲淹的伯樂。

    慶歷三年(1043年),宋夏雙方再啟和議,最后達成協議:西夏元昊取消帝號,向宋稱臣;宋冊封元昊為夏國主,歲給絹帛、銀、茶;開啟邊境口岸,恢復民間貿易往來。韓琦、范仲淹、狄青班師還朝,韓琦拜相,范仲淹拜樞密副使、進參知政事(副宰相),歐陽修、蔡襄為諫官。仁宗責成和期望他們在政治上有所更張,于是有了“慶歷新政”。

    “慶歷新政”的中心思想是淘汰不稱職的官員,對于只當官不干事的庸官,一律要罷去。這就觸犯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慶歷五年(1045年),以夏竦為首的反對派以韓、范結為朋黨為由進行彈劾,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相繼被貶出京。

    新政的廢止,也許是仁宗皇帝的一時興起,也許是不便駁夏竦老臣的面子,但時過不久,韓琦、富弼、歐陽修、蔡襄就又回到了京城。經過調整,在韓琦的主導下“新政”繼續進行。歐陽修還寫了一篇著名的《朋黨論》流傳后世。他對韓、范結朋,說是“君子有朋”——“君子之真朋”;而“小人無朋”或曰“小人偽朋”……讀起來雖很解氣,但也給反對派以口實,增加了新政的阻力,最終導致新政的再次擱淺。范仲淹外放,韓琦自請“補外”,去了定州。

    韓琦人是到了定州,心卻還在朝廷。他將定州一廢亭重建為閱古堂,擇古賢守良將凡六十例,繪之堂壁,發誓“古人能之,予反不能之!日夜以勉焉,又安有不至者耶!”結果五年里,他將這個邊陲(宋遼邊界)重鎮治理得政通人和,以致附近數州百姓赴京擊“登聞鼓”,請朝廷為韓琦立生祠。富弼、范仲淹聞之,作詩以記之,對韓琦寄予無限期許。

    按照宋朝的規矩,官員在地方任職,只能干一屆3年,而韓琦在定州干了兩屆6年,仁宗方將他移知并州。并州地處遼與西夏之間,依然是北宋之戰略重地。就此可見仁宗對韓琦依托之重。不過這時韓琦已積勞成疾,身體十分虛弱,仁宗派御醫齊士明前往為其診治,認為韓琦系勞累過度所致,且并州地方太寒,建議他移地療養。韓琦接受齊士明之建議向皇上請求回故鄉安陽。按宋朝舊例,官員禁在本鄉任職,可是仁宗又一次破例,答應韓琦改知相州。

    相州,就是今天的安陽,地處中原,氣候溫和,韓琦的身體在這里終于得到了恢復。他將衙署后園擴改后,借“時康與民同樂”之意命名為“康樂園”,園中一堂,則題名為“晝錦堂”,位于今安陽老城區東南營街處。

    韓琦建了晝錦堂,請歐陽修作文以記之,歐陽修寫了《相州晝錦堂記》:“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此人情之所榮,而今昔之所同也……余雖不獲登公之堂,幸嘗竊誦公之詩,樂公之志有成,而喜為天下道也,于是乎書。”

    宋人贊譽《相州晝錦堂記》為“天下文章,莫大乎是”。韓琦又請蔡襄書寫以便立碑。蔡襄為慎重,不使一字有失,將全文每字一紙書寫多多,擇其中優而不失法度者裁截布列,連成碑形,而后刻之,故“相州晝錦堂記碑”又謂之“百衲碑”,被宋人譽為“本朝第一”。

    《相州晝錦堂記》及“相州晝錦堂記碑”因歐陽修之文章好、蔡襄之字好,更由于韓琦人品之好而名傳后世。

    至和二年(1055年),仁宗任富弼與文彥博為中書門下平章事(行政長官),任韓琦為樞密使(軍事長官),韓琦辭而不就。次年,也就是嘉祐元年(1056年),仁宗再詔,韓琦自相州還朝,嘉祐三年拜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汴梁晚報 2012年2月4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