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記者 牛亞皓 河南安陽攝影報道
韓琦,北宋三朝名相。韓琦后人,海內外達80多萬人。韓琦墓,在河南安陽殷都區皇甫屯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恰經韓琦墓。多方協調下,投資100多萬元,韓琦墓最終被發掘、整體搬遷并于2010年底完成復建。
然而,新的韓琦墓園因缺乏資金,無人看守,園內遍地荒草、柵欄被偷,與相距不遠的高規格在建的“曹操墓”形成了明顯反差。當地政府三次更改韓琦墓園效果圖,招商引資欲建集假山、河道、橋梁、拜殿、廂房、停車場等于一體的旅游景區。
1發掘
投資百萬 發掘九座韓氏墓
據河南南水北調辦公室官方消息:據2004年9月安陽市文物鉆探隊的普探報告,韓琦墓的保護等級為B級,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占壓韓琦墓群15000平方米,韓琦主墓全部占壓。
經南水北調辦、當地政府、文物部門、韓琦后人等方面的多次協商,韓琦墓最終被確定“整體搬遷”。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孔德銘評價說,這是安陽歷史上第一次的大墓整體搬遷,“規模大,難度大,技術要求高”。
歷史記載,韓琦墓園占地185畝。據安陽市考古研究所向成都商報記者提供的一份《韓琦墓地發掘簡報》:2009年5月6日,正式對韓琦墓進行考古發掘,5月31日發掘清理墓葬三座、建筑基址一處。與此同時,結合當地村民講述,考古隊對韓氏墓地再調查,于2009年6月12、13日進行測繪,最終發現:整個韓氏墓地共有墓葬9座(以韓琦主墓為上,自東西向排列),建筑基址兩處。
孔德銘說,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國家投資100多萬元考古經費,安陽市考古研究所對韓琦及其家屬墓進行了兩期發掘。
2010年3月,由國家文物局主辦的“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韓琦墓與曹操高陵一起進入候選名單。但6月12日的最終名單,曹操墓入選,韓琦墓落選。
2復建
墓地按原比例異地再建
據一份《韓琦墓發掘保護實施協調會紀要》,韓琦墓后期安葬問題由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擔,安陽市韓王廟韓氏管理服務中心協助,經費20萬元;河南省南水北調安陽建管處負責經費籌措。
安陽市考古研究所所長孔德銘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韓琦墓搬遷的難度在于建筑材料和技術的運用。古代墓葬是磚石結構,專業技術人員比較少;另外,用以防水和地基處理等新材料的運用,也是難題。”
2010年10月25日,韓氏墓群搬遷復建工作正式啟動。安陽市考古研究所委托南陽古建所進行復建。“把原來的每塊磚石及其位置都進行編號。把墓地按原樣、原比例、原材料異地再建,這在安陽歷史上前所未有,難度可想而知。”孔德銘說。
第一期,搬遷和復建韓琦主墓。第二期,搬遷和復建另8座墓。“只有韓琦墓是按原比例復建。其他墓比例會縮小。”趙賢文說,第一期工程于2010年12月中旬已經完成,第二期還未開始。
3面世
韓琦墓志銘 “中國最大”
據安陽市考古研究所向成都商報記者提供的幾份《韓琦墓地發掘簡報》和《韓琦墓地成果報告》:
韓琦墓形體巨大,由墓道、磚封門、擋土墻、門樓、甬道、墓室、地宮等組成。墓頂有三條木梁;甬道側壁與墓道壁顏色不一,顯示該墓建成后至少開啟過一次;石門已被推倒殘為幾截;墓室平面呈圓形,正中有一石砌地宮,分為南北兩室,有四石柱,總深9米。
安陽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韓琦墓當時在農田,有倆直徑一米的盜洞。清理20多天,始終未發現任何文物,很沮喪。終于有一天,發現了兩個躺倒著的墓碑,字朝上,有被敲打過的痕跡,一看,竟然是韓琦墓志銘!”
據成都商報記者了解,韓琦墓志銘真件現藏安陽市考古研究所,兩位夫人的墓志銘真件現藏韓魏公祠。“韓琦墓志銘,重3噸,長寬各1.55米,厚0.26米,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大的墓志銘。”孔德銘說,韓琦墓志銘志文共 6000余字,也是中國目前發現的字數最多的墓志銘之一。
4規劃
當地欲建韓琦墓旅游景區
3月4日上午,成都商報記者在安陽市殷都區皇甫屯村西看到,原韓琦墓在南水北調工程龐大的干渠里已不復存在;新建的韓琦墓園距原址很近;與曹操高陵防衛森嚴的保安隊伍相比,韓琦墓園內遍地荒草,無人看守。
“你看到的就是復建好的韓琦墓。不敢往里放文物,是個空墓。”趙賢文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因為韓琦墓園無人看守,門前的柵欄都被偷了。“年前我們向區政府打報告申請給韓琦墓配個保安,還沒配上。”
據一份由安陽市殷都區文化旅游局向成都商報記者提供的《韓琦及家族墓地復建設計草案》:墓園由服務設施區、紀念建筑區、照壁及主墓區、地下墓室、附墓區等組成,建設韓琦塑像、河道、橋梁、神門、廂房(4間)、其他用房(6間)、拜殿、享堂、神道、石刻群、碑廊、假山、清風閣、明月亭、停車場……
“這些都是打造旅游景區的設想。光地面建筑就得投資1300萬元左右。”趙賢文說,正在招商引資,“區市有關領導都很重視,承諾提供優惠稅收政策”。難度在于:“韓琦墓位置偏;做文化項目見效慢,商人不愿投資。”【原標題:韓琦墓整體搬遷 難度前所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