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鞭年
2014/2/20 16:46:43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一年之計在于春"。人們把希望寄托在大好春光里,希望人丁興旺,生活美好。
古時,立春這天,林州有迎春、鞭春、咬春的習俗,民間俗稱"打春兒"。《重修林縣志》載:"立春前一日,縣官率屬具威儀鼓樂,迎春于東郊,耕籍田,鞭土牛,具五辛盤,食春餅。頒送芒神、土牛畫像,曰迎春。遠近觀者如堵。民國后禮廢。民間于是日食薄餅、蘿卜絲謂之咬春。"春餅是用白面烙成的,吃時,要在里頭卷上以涼拌菜為主體的絲狀菜肴(原來是絲狀的,或加工成絲狀的)。立春時把春餅和生菜等食物裝盤,便叫做春盤。因為咬春活動的盛興,因此贈送春盤,舊時也是立春的一項重要節日活動,據傳唐代以前就已有了。《四民月令》載:"立春日食生菜,……取迎新之意",吃春餅、吃蘿卜的咬春習俗,始源于兩千年前的"五辛盤。"所謂"五辛盤",就是在盤中盛上五種帶有辛辣味兒的蔬菜(蔥、姜、蒜、韭菜、蘿卜)。
現在,鞭春、咬春和五辛盤在林州民間雖已消失,但立春看風云,占天候,預卜豐收,卻成為人們的新習俗。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印象河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