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安陽 >> 走進安陽 >> 印象安陽 >> 瀏覽安陽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包羅萬象的老城街巷地名

2013/11/12 15:34:05 點擊數: 【字體:

包羅萬象的老城街巷地名

□安 民(北關區)

    明代初年改筑的彰德府城,就是今天護城河以內的安陽老城。它的地勢呈龜背形,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馬道,城池街道的布局具有中國典型的明清古城風貌。以南北大街為軸線,東府西巷,街道胡同縱橫交錯,布局嚴謹,層次分明。城中的鐘樓、鼓樓、高閣寺、文峰塔、府城隍廟、小白塔等文物古跡,以樸素的青灰色調民居四合院作陪襯,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體。廟、塔、樓、閣與成片的傳統民居高低錯落,構成親和宜人的視覺空間輪廓。清末至民國年間,安陽老城街巷素有“九府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十八羅漢街”之稱謂。而那林林總總的街巷名稱,有的以方位或形狀特征命名,有的以重要標志性建筑命名,有的以掌故傳說命名,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還有對高尚品行的贊許。探尋清末和民國時期安陽城街巷的命名,不難發現其中所隱含的豐厚歷史人文信息。

    西諺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安陽老城也是這樣,從古代的“里坊制”,到清末至民國時期的“九府十八巷”及眾多的胡同,它們的形成與定名也非一朝一夕之事,街道和地名在不斷變化更迭當中。有與城池相生相伴年代久遠的街道地名,也有世代生活在這里的百姓約定俗成的傳統稱謂和叫法。

    首先是依方位來命名街道。明清彰德府城辟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作為中軸線的南北大街,與東西大街將老城劃分為四個大小不同的區域。于是,直通城門的四條大街為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臨近北門、南門的街道名為北門西街、北門東街,南門東街、南門西街。環繞城墻內側的四面馬道,古代用來傳號令,通兵馬,皆以所處方位命名。唐子巷內東、西兩側各有一處花園,相傳為明代趙王所建的私家花園,名為東小花園、西小花園。因方位命名的街道還有北城墻街、北頭道街、南頭道街等。

    其次是依街道的形狀、長短、所處地勢而得名的街巷。安陽老城里著名的短街位于三道街與北門東街之間,街長不足百米,因名短街。梯家胡同,位于二道街與三道街之間,街道的平面布局曲里拐彎兒,形同階梯,因而叫做梯家胡同。馬號后街內巷道曲折,俗名“三拐彎兒”。下洼街則因其地勢低洼而得名。依形狀命名的街道還有鵝脖巷、庫口街、大夫鈴街、大胡同等。

     第三是依序數命名街道,老城東門永和門內依次分布著頭道街、二道街和三道街。

    第四是依府署、縣衙、府城隍廟、鐘樓、鼓樓、文峰塔等重要地標建筑,再結合方位來命名街道。如老府口,縣東街、縣西街、縣前街、縣胡同、縣夾道,東鐘樓巷、西鐘樓巷,鼓樓前街、鼓樓后街、鼓樓東街、鼓樓坡街,大寺前街等;神路街因其北口正對著府城隍廟,是昔日府城隍爺出巡的必經之路而得名。

    第五是依有名的建筑、設施、器物來命名街道。比如大井街、甜水井街、井夾道、影壁后街、老爺廟街、二郎廟口街、戲樓后街、白塔寺街、大院街、磨盤街等。古代城內臨近城墻,馬道處駐扎有守衛城池的營盤。老城里的西營街、東南營街、西南營街、新營街,均為守城軍隊營盤的地名遺存。后倉街的縣倉附近,有倉門口、大倉口、小倉口等街道。學儒府、學后街則是依據西大街文廟縣學位置命名的街道。

    第六是依市井作坊來命名街道。如魚市街、菜市街、豆腐巷、竹竿巷、新華市場街等。往昔仁義巷的南側還有一條名叫“小回隆”的巷道,因市井繁華得名。

    第七是以姓氏命名街道,這種命名方式較為多見,像林府、裴家巷、丁家巷、紀家巷、喬家巷、毛家胡同、馬家夾道、南家胡同、雷家夾道等。姚家胡同因創制姚家狗皮膏藥的清代名醫姚本仁而得名。

    還有的街巷以尊崇古代賢良官吏而得名。冠帶巷,因清代康熙年間兵部右侍郎許三禮和一位姓任的舉人等顯貴曾在此居住而得名。仁義巷因明代嘉靖年間進士、吏部尚書郭樸“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妨”的謙讓美德而得名。小顏巷因明代嘉靖年間一代名儒、南京禮部右侍郎崔銑光明正大、學識淵博,素有“小顏回”之美譽而得名;崔銑還撰修了首部安陽地方志《彰德府志》。

    再有一類街巷名稱源于扶危濟困,懲惡揚善,敬老孝親的歷史傳說。如三義巷、唐子巷、鐵獅口街、鐵拐府、洛陽府、娘娘府等街巷。相傳三義巷源于“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因救助進京趕考而落難的洛陽學子,安陽老城里便有了一條名為洛陽府的小巷。

    最后是以名人掌故或帝王、領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1900年八國聯軍侵占北京,慈禧、光緒倉惶逃往西安,后來回鑾途中路過安陽時,曾經經過的街道命名為御路街。清代的南北大街曾叫做“興隆街”。清末至民國初期,它的南段即西大街東口以南至南門叫南大街,鼓樓至二郎廟口街叫鼓樓后街,二郎廟街口至鐘樓叫鐘樓前街,鐘樓至北門稱作北大街。

    民國時期1925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安陽老城的南北大街更名為中山北街(北門至鐘樓)、中山中街(鐘樓至鼓樓)、中山南街(鼓樓至南門)。東西大街更名為中山西街、中山東街。直到今天,鐘樓至鼓樓廣場的一段街道仍名中山街?h西街、平安街當時稱“中正街”。

    縱觀昔日安陽老城的街巷地名,既有明確的指向、標識功能,又極富人文蘊含。包羅萬象,豐富多彩,朗朗上口,親和宜人。街巷胡同的名稱反映出胡同與百姓日常生活之間的密切關系。無論消失或現存,它們記述著城市的變遷,承載著千年安陽古城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安陽晚報(2013-08-05)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