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閑話書體

2013/10/21 9:35:54 點擊數(shù): 【字體:


    本來是要直接從書體說起的。但想起書體,腦子里首先想起的卻是古代才子的諸多韻事。

    很是羨慕古代才子的多才多藝。不必說中華文化史上的奇跡蘇軾,他在詩詞文書畫這些當時最主要的主流文化領(lǐng)域都取得了一流的成就,任何人只要在其中一個領(lǐng)域達到他這樣的成就,就足以永垂不朽;也不必說徐渭這個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其詩文書畫和戲曲涉獵之廣、成就之高,幾可與蘇東坡并肩,連一代宗師齊白石也有“恨不生三百年前,為青藤磨墨理紙”的驚人語句……就以有“江南第一風(fēng)流才子”之美稱的唐寅為例。這個蘇州人,字伯虎,又字子畏,別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等。他的繪畫與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齊名,史稱“明四家”;詩詞曲賦與文征明、祝允明、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可惜的是,古代才子如過江之鯽,風(fēng)流韻事裊裊不絕。這個唐伯虎,流傳下來的故事以風(fēng)流韻事為最,最有名的女主角是秋香,他的才華也被掩蓋在風(fēng)流韻事之下了。

    雖然“真才子,未必真風(fēng)流”,但不少人認為才子必風(fēng)流,筆者也是這“不少人”中的一員。但這樣關(guān)注并非沒有益處。這次,筆者就發(fā)現(xiàn)了“六分半書”的故事。

    “六分半書”與鄭板橋有關(guān)。鄭板橋也是一奇才,為清代“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據(jù)說,他早年習(xí)書成癡。無論何時,只要想起書法,就會不自覺地用手指比畫一番。一天晚上,他想著古人書法的妙處,禁不住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寫起字來。寫著寫著,不知不覺中竟然寫到睡在身邊的妻子身上去了。被打攪的妻子生氣地說:“你有你的體(身體),我有我的體,為什么不寫自己的體,寫別人的體?”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鄭板橋由此悟出了書法之道。他以隸書筆法形體摻入行楷,創(chuàng)出一種介于楷隸之間而隸多于楷的字體。由于隸書又稱“八分”,因此他戲稱自己所創(chuàng)的這非隸非楷的書體為“六分半書”。

    還是回到書體上。人皆盡知,中國書法有五種主要書體:楷書體(包含魏碑、正楷),行書體(包含行楷、行草),草書體(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標準草書),隸書體(包含古隸、今隸),篆書體(包含大篆、小篆)。 據(jù)說,當代書法家馬永安創(chuàng)造了第六種書法體——馬體。馬體能走多遠,對于書畫自認是外行的筆者,不敢妄論。

    書體都是根據(jù)時代的需要形成和發(fā)展的。比如行書,是在正規(guī)書法(如楷、隸、篆)基礎(chǔ)上的草寫或簡化,是介于正規(guī)寫法與草寫之間的一種最通用的書體。鄭板橋的“六分半書”,看似亂石鋪街,但奇秀雅逸、正斜方圓、穿插靈巧、疏密有致,但仍然屬于隸書體。又如懷素的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行家認為,他的書法雖率意顛逸,千變?nèi)f化,而法度具備。這叫萬變不離其宗。可惜的是,不少人忘了“萬變不離其宗”的話。據(jù)說,現(xiàn)代書法有托古涂鴉型、畫字派、狂涂派、以字代畫派、日本現(xiàn)代派等,甚至有人把書法當成行為藝術(shù),用手、肘、腳丫、臀部甚至把墨汁直接裝在容器里砸碎來表演。讓人想不通的是,假如行為藝術(shù)也成了書法的話,還要書法做什么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毛澤東談到草字和草書時說,草字是草字,草書是草書,一字之差大不一樣,書法里面有規(guī)律有章法。他強調(diào),書法要有自己的風(fēng)格。臨帖既要臨,又不要全臨,要似又不似,最后形成自己的風(fēng)格,寫出自己的特點。

    有自己的風(fēng)格,就不是好高騖遠者所能達到的。任崇喜【原標題:閑話書體】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開封日報 2012年4月20日
0
相關(guān)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