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市場將面臨結構調整
2013/12/21 9:02:1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近期,我將陸續創作一大批與手機題材相關的人物國畫,以完成關注民生、關注百姓當代都市系列的專題創作。”昨日,坐在自己的畫室里邊,嶺南著名畫家、廣州市美協副主席孫戈滿臉信心地對記者說道。
長期以來,國畫都是拉動內地藝術品大盤增長的主力軍。然而在細分市場上,這一板塊卻一直被古代和近現代名家所壟斷,有著龐大基數底座的當代畫家,盡管在廣泛的私下交易中獲得生存空間,然而在整體規模上還是難以望其項背。
社會資本的觀望,倒逼著一大批像孫戈這樣的當代“改良派”畫家開始甩包袱、破陳規,嘗試以求新求變的方式來打破市場的現有格局,把多年在投資市場上累積的關注度逐步轉變為現實的規模效應。
實際上,記者調查發現,在當代書畫板塊里邊,傳統水墨對市場依然發揮著明顯的主導優勢,其它藝術表現形式依然在等待著市場的檢驗和全面接受。那么,以孫戈為代表的這批當代畫家的改良到底是一場藝術冒險,還是為當代書畫的未來出路找到了一條康莊大道?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改良派畫家孫戈的藝術冒險
記者造訪孫戈之時,恰逢2013年藝術品市場秋(冬)拍如火如荼的季節。一些市場敏感性比較強的畫家,早已擱下手頭的工作任務,趕往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的拍賣前線,捕捉和了解市場的最新動向。
年正花甲的孫戈是一名體制內的專業畫家,盡管出生于東北,但一直扎根南方,成為不折不扣的嶺南畫家。一些廣州本地的畫廊機構告訴記者,早在20多年前,孫戈便以超強的人物寫實功底和社會觀察力而蜚聲業界。近年來,他的“炮仗花”,由于高度契合了大眾的收藏胃口而一度賣得洛陽紙貴,在嶺南市場上頗有“眼緣”。
孫戈的畫室就坐落于寸土寸金的廣州珠江新城,與窗外的焦躁極不相襯的是,他顯得更樂于搞創作,用茶余飯后的時候來坐觀室外風云。他在屋里每一處可利用空間,都掛上了自己的畫作,使進來的朋友可以隨時感受到孫氏藝術的溫度和氛圍。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方日報 2013年1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