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功甫帖》及其年代小考

2014/2/24 9:12:53 點擊數: 【字體:


    近日《功甫帖》真偽之爭沸沸揚揚,筆者注意到翁方綱先生的跋文中對此帖的考證,對比蘇軾尺牘以及宋代史料時,有一些疑問產生。筆者以為具體年代是否可以再商榷?
  
    根據《宋史》,《續資治通鑒長編》等史籍的記載,熙寧五年(1072年),此時郭擔任武岡縣令,當時正從章惇在梅山開發邊疆地區。1073年郭以“與江東路家便差遣”的身份遭到貶謫,按宋史記載,是年郭當以殿中丞致仕,回到了家鄉當涂。蘇軾在1071-1074年終擔任杭州通判,杭州與當涂相近,與郭尺牘往來有之。翁方綱先生認為此帖當在熙寧四年或五年中,熙寧四年,1071年11月蘇軾初來杭州,無需與遠在武岡的郭“奉別”。熙寧六年(1073年),蘇軾被差往潤州(今鎮江)參與救災賑饑。熙寧七年,即1074年蘇軾離任杭州去往徐州,根據孔凡禮先生的考證,郭于1074年左右其活動軌跡依然在當涂一帶,并于1074年春在桐城擔任縣令,因而此帖可能是蘇軾在熙寧七年(1074)年即將離任時,向郭祥正作別時所書,郭的身份此時是以殿中丞致仕,按翁方綱先生的考證,奉議郎正對應郭的品秩,似乎可確定書寫年代。
  
    不過奉議郎是在元豐三年改制后才復而出現的官名,此散官于隋初設,唐沿用,宋初改為奉直郎。蘇軾在《江上帖》中有對友人“知縣朝奉閣下”的稱呼,朝奉亦是宋初由朝議郎所改,這表明蘇軾不會混淆改制前后的官秩稱呼。因此蘇軾對郭祥正的稱呼,“功甫奉議”表明此帖應是在元豐三年改制后所書。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到任湖州,湖州離當涂也較近,七月蘇軾因烏臺詩案上京,在牢獄中度過數月,元豐三年,即1080年正月即趕往黃州赴任。蘇軾于牢獄中自然沒有必要寄出這樣的信件。到元豐三年官制改革,殿中丞等四職為奉議郎所取代。1077年,郭祥正再次辭官,閑居當涂,于1081年重出擔任遠在福建的汀州通判,而在此數年期間,郭依然是致仕的身份。蘇軾極有可能是在1080年初赴黃州途中向依然在當涂的郭祥正作別而寄出此信,故有“蘇軾謹奉別功甫奉議”之語。在《蘇軾全集》中錄有《答虔倅俞括奉議書》一文,此文作于紹圣年間,距離元豐三年改制已過十余年,也可作為旁證。
  
    此帖中較為罕見地出現了蘇軾以全名自稱的情況。這在《次辯才和尚韻詩帖》中,也可以看到“眉山蘇軾上”的字樣,郭祥正長蘇軾二歲,故告別之時,以此表示敬意,應為妥當。
  
    根據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翁方綱題跋手札集錄》中所載,《功甫帖》九字為:“蘇某謹奉別功甫奉議”,與蘇富比拍賣件有異。然而宋代尚未出現以某自稱的碑志尺牘,根據啟功先生在《鑒定書畫二三例》的考證,以米某自稱的《寶章待訪錄》款署米芾作品,以張某自稱的《汪氏報庵記》款署張即之作品,均為偽作。古人在編纂先人文集時常有避諱,故而有將名改為某字的現象,現在蘇富比拍賣件中的“蘇軾謹奉別”才是合理的。而《集錄》中所載翁氏跋文與此帖上跋文有所出入,如若作偽,何以在首尾稍作修改以至于與原文不同,且更加可讀?或為底稿與正文之異耳。
  
    此帖共九字,寥寥數語,既不合宋人尺牘封緘之范式,又稍嫌太短,難以令人相信蘇軾以九字作尺牘致信,右下方一半印,上博研究員指為騎縫印,并認為此印暴露出蘇富比拍賣件摹自刻帖,實際這是裝裱后被遮擋故而殘存半,以此觀之,此件或者是在流傳中有所損毀,其他文字不幸消失也未可知。
  
    以目前公布的圖片觀察,此件恐有嚴重的蟲蝕痕跡,已對墨跡部分構成損壞,觀察“奉議”的“議”字下部,有一圓洞,可見補墨痕跡,而蘇軾的“蘇”字上部也有疑似蟲蝕的圓洞,安不知是否有因為紙墨剝落而有的添墨行為呢?筆者認為此件的問題恐較為復雜,不能夠簡單對待。
  
    此帖短短九字,能與蘇郭交游的歷史相吻合,帖子的真實性應是毫無疑問的,至于現在的墨跡本究竟是真跡還是摹本,還需對原件本身的觀察報告方能定奪。有待于上博公布研究報告以及蘇富比的鑒定結果解開大家的疑問。■(作者系書法研究者)方驥鴻【原標題:《功甫帖》及其年代小考】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東方早報 2013年12月30日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