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傅抱石作品鑒定 筆墨特性是關鍵

2014/6/6 15:06:38 點擊數: 【字體:

傅抱石作品鑒定 筆墨特性是關鍵

蘇武牧羊(國畫) 61.5×100厘米 傅抱石 傅抱石紀念館藏


    開欄語:以美術名家的名字命名、在美術家捐贈基礎上建立的藝術館或紀念館,如劉海粟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陸儼少藝術院、賴少其藝術館、亞明藝術館、吳昌碩紀念館、齊白石紀念館、張大千紀念館、林散之紀念館、陸維釗書畫院、李苦禪紀念館等,擁有特定名家的系統收藏和研究力量。文化部要求名家美術館建成“四個中心”,即:美術名家文獻檔案中心、美術名家作品收藏保護與修復中心、美術名家個案研究與展示推廣中心以及美術名家作品的認證和藝術授權中心。從本期開始,《美術文化周刊》推出“名家鑒真”欄目,通過采訪名家館館長或專家,分析某一名家作品的風格特點、存世量、市場流通及贗品情況,并對如何鑒別真偽提出“秘訣”。敬請讀者關注。

    鑒定“傅畫”真偽,首先要對傅抱石的生平、藝術活動及其藝術風格的形成和變化有所了解和研究。近年來,傅抱石在各大拍賣會上被屢屢拍出天價的作品大多屬于“金剛坡時期”。傅抱石用筆用墨風格鮮明,用筆快,下筆力量大。與印章和款識做旁證相比,作畫用紙對鑒定傅抱石作品的真偽更具意義。

    與齊白石、張大千等其他同時期的藝術家相比,傅抱石傳世作品的數量較少,但從成交額情況來看毫不遜色。據雅昌藝術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傅抱石作品市場均價從2000年至今,一直都高于齊白石、張大千等人。由此可見,傅抱石的作品一直是人們所追捧的熱點對象。

    存世量約3000件均價高于齊、張

    據江蘇省傅抱石紀念館原館長徐善介紹,目前該館藏品有200余件,來源主要是家屬捐贈、畫院庫藏、社會捐贈,包括傅抱石書畫、藏書以及生前使用的畫具、家具等個人用品。其中館藏傅抱石精品有《四季》冊頁、《長征第一橋》、《乾坤赤》、《蘇武牧羊》、《峨眉處處有歌聲》等。

    徐善多年從事傅抱石繪畫研究,發現傅抱石留存畫作的習慣:不滿意的作品,大部分毀掉;有希望畫好的,往往畫到一大半就放在一邊,等下次接著畫;有的落款也要再等上一段時間。加上傅抱石一些未落款的作品,徐善認為傅抱石的存世作品總數約3000件。其中一半左右流于民間。全部畫作中可報出畫名的約1000件。這些作品60%在國內,40%散落在海外。國內收藏傅抱石存世作品最多的是南京博物院,有近500件。此外,江蘇省國畫院、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日本的畫院、傅抱石家屬和傅抱石生前好友及港澳等地的收藏家也有部分收藏。

    相比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作品的存世量不及他們的1/10,無論是在拍場上,還是文博單位的收藏中,傅抱石作品都是稀缺品。中國收藏家協會書畫委員會主任張忠義分析,傅抱石畫作數量少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傅抱石先生對創作要求嚴格,從不應付,感覺不好的作品不讓流出,這是為什么目前我們所見的傅抱石畫作真跡多是精品的原因。這與齊白石畫作的存世情況不一樣,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齊氏畫作有兩三萬件,精品僅15%左右,大量的是應酬品,佳作與應酬作品之間的藝術水準差距非常大。其次是傅抱石的生命短暫,創作時間相對也短,直接影響了作品的數量。據統計,在市場上流通的傅抱石作品也就千件左右。

    自從在2009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杜甫詩意圖》拍出6002萬港元,刷新畫家作品拍賣的世界紀錄之后,傅抱石作品價格就一路走高。2010年春拍,傅抱石的《東山絲竹》(鏡心)在香港蘇富比拍出了1466萬港元。2011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傅抱石作品《琵琶行》(鏡心)拍出6028萬港元,創出當時傅抱石個人作品拍賣紀錄。2012年秋拍中,先是嘉德在11月13日以8280萬元的高價拍出傅抱石的《琵琶行詩意》(立軸)。緊接著三天后在北京翰海的秋拍首日,傅抱石創作頂峰時期的代表作《毛主席詩意冊》以一億元開拍,最終被場內藏家以2億元拍得,加上傭金,以2.3億元的高價成交,成為傅抱石首件過億元的拍品。

    “傅抱石作品平均單價過高,限制了大眾參與,因此不如齊白石、張大千具有市場帶動作用。但是,傅抱石作品的市場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量少是限制其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北京匡時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董國強認為,傅抱石是近現代書畫藝術家中最安全的投資選擇。

    張忠義指出,拍場上傅抱石畫作的仿品、贗品數量要少于張大千、齊白石等人的仿品。“仿齊白石畫作的贗品最多,相對而言,仿制難度較大的傅抱石、李可染作品的贗品略少。但不容忽視的是,現在市場上也已經出現了不少仿制傅抱石畫作水準較高的作品。2013年初,香港展出一位收藏家的15件傅抱石作品,被指出全系仿品。”

    用墨用紙有考究仿品亂真不可能

    那么,到底如何鑒定“傅畫”的真偽?徐善認為,首先要對傅抱石的生平、藝術活動及其藝術風格的形成和變化有所了解和研究。如去日本留學前,主要是臨習古人的作品;去日本后明顯受到日本畫和西洋畫(主要是水彩畫)的影響,但其根本還是中國傳統繪畫的延續和發展。抗戰時期,傅抱石用散鋒亂筆表現山石的結構,形成了獨特的“抱石皴”,畫風趨于成熟,這一時期稱為“金剛坡時期”。近年來,傅抱石在各大拍賣會上被屢屢拍出天價的作品也大多屬于這一時期。徐善表示,金剛坡時期的作品一共有多少,畫都賣給了誰,都有記錄,民間很難撿漏。

    與印章和款識做旁證相比,作畫用紙對鑒定傅抱石作品的真偽更具意義。據徐善介紹,傅抱石比較喜歡用墨色反映好且厚實的皮紙,因為較厚實的紙張才“吃得消”他獨特的用筆方式:下筆重,速度快,猛刷猛掃,反復加工等。另外,皮紙比較容易揭開,傅抱石利用皮紙的這一特性,畫完之后將作品一揭為二,這樣,上面的一層原作便產生了一種明快、水淋的感覺。有時傅抱石會把第二層也加工成畫。如果在畫冊上看到兩張幾乎一模一樣的傅抱石作品,只是墨色感覺相異,就屬這種情況。但徐善強調,除了這種“揭紙”情況之外,傅抱石畫中造型和筆墨幾乎完全一樣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山、水、樹、石部分的“克隆”則更不可能。

    對于中國畫來說,用墨在很大程度上是要通過用筆來完成的。傅抱石曾經指出:“中國畫從技法角度來說,實質上就是怎樣用筆用墨的問題。”每位書畫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用筆習慣,傅抱石亦然。張忠義認為,傅抱石用筆用墨風格鮮明,用筆快,下筆力量大,將前人的皴法提煉合而為一,獨創了“破筆散鋒抱石皴”,有別于傳統中國畫中鋒用筆,用墨濃淡相間,濃時多層積染,淡時感覺似有似無,既有鮮明的對比,又能和諧共融。這是傅抱石的創舉。雖然現在也有不少人學他、仿他,但要達到他的高度,幾乎不可能。

    傅抱石作畫的狀態是什么樣的呢?見過的人并不多。傅抱石的女兒、旅日畫家傅益瑤回憶一次觀看父親作畫的情形:只見父親在一張丈二匹的大紙上用筆沖鋒似的橫掃了整整十幾分鐘,一張白墻一樣的紙立即變得蒼痕滿壁,那激動而高度專注的神態,那握筆振臂在紙上急速揮灑的動作,那種因用力而發出氣喘吁吁的聲音,至今難忘。傅抱石曾這樣描述:“當含毫命素水墨淋漓的一剎那,什么是筆,什么是紙,乃至一切都會辨不清。這不是神話,《莊子》外篇記的宋畫史‘解衣盤礴’也不是神話。”在這種狀態中揮毫所留下的筆跡,只有大量仔細審度和研究傅抱石作品的真跡原作才可能有所感受、有所認識。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06-0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