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文章

書法題款和不同階段畫風尤須關注——賴少其作品鑒識要點

2016/2/22 9:38:50 點擊數: 【字體:

書法題款和不同階段畫風尤須關注——賴少其作品鑒識要點

西海群峰(國畫)  68×272厘米 1989年 賴少其  合肥賴少其藝術館藏

 
    本報記者 李亦奕

    他曾經被投入鐵窗,是寧死不屈的新四軍戰士;他曾是身居要職的文化官員,籌備成立上海中國畫院,并給困境中的傅抱石、謝稚柳以援助;他自己在詩書畫印等方面的成就均體現了其“文以載道”的藝術追求。他就是賴少其,一位在20世紀中國畫壇上極為罕見的修養全面的藝術家,他啟蒙于黃賓虹,發端于“新徽派”版畫,成名于“新黃山畫派”的藝術實踐,升華于“丙寅變法”,大成于80歲后。評論家尚輝這樣描述賴少其的藝術成就:他在現代新興木刻運動先驅者中是唯一進入中國文化堂奧的中國畫家;他在革命藝術家中是真正將中西熔鑄一體的藝術大師;在山水畫現代性探索者中他是一位走得深遠并值得人們不斷回望的一座高峰。

    國畫價值曾長期被低估

    作為新木刻運動的代表人物和“新徽派版畫”的主要創始人,賴少其以版畫方面的成就在藝術界享有盛名,或許正是因為在版畫領域太為人熟知,所以他在國畫領域的藝術成就被極大忽略了。雅昌拍賣指數顯示,2008年以前,賴少其作品的市場表現并不出眾,其作品真正帶有“攻擊性”的行情,是在2011年書畫市場見頂回調以后出現的。此后連續3年多在市場逆勢跳躍上漲。在單件作品成交紀錄上,2013年他的作品《黃山夢游圖》以1725萬元成交,刷新個人紀錄,當年秋拍,其作品成交均價超過26萬元/平方尺,2014秋季的總成交額為4910萬元,其中一幅創作于1981年的3.7米高立軸大作《夢游黃山西海門》在中國嘉德2014秋季拍賣會上以3910萬元成交,創其個人作品最高拍賣紀錄。業界普遍認為,賴少其畫價“逆市獨漲”,最主要的原因是其價值長期被低估。預計未來賴少其的精品佳作必然還會創出成交佳績。

    合肥賴少其藝術館館長于在海介紹,賴少其一生創作的國畫作品有四五千件,加上書法創作逾萬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贈送給了單位和個人,賴少其家屬存有的一本記錄本上就清晰記錄了1981年至1988年間,賴少其贈送給單位和個人的書法和繪畫作品共計5880件,其中606件為畫作,5274件為書法作品。除了流散在外的作品,目前賴少其作品主要收藏機構包括:賴少其藝術館300件,廣州藝博院275件,家屬收藏有四五百件,其中賴少其藝術館收藏的版畫比較完整,廣州藝博院收藏的賴少其作品最精,其中大畫有10余幅。“大畫是賴老創作的一大特點,據我們統計大約有70件,大多被北京、廣東、安徽的黨政機關和賓館收藏或展示。”于在海說。

    獨創“以白壓黑”木刻藝術

    賴少其踏入美術之門始于20世紀30年代,1932年考入廣州市市立美術學校西畫系,1934年參加了老師李樺組織的“現代創作版畫研究會”,并寫信求教于新興木刻運動倡導者魯迅先生,走上了進步的文藝道路。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后,賴少其在國家危亡的關頭,積極用刻刀創作抗日救亡題材的版畫,家喻戶曉的《抗戰門神》就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遺憾的是這一時期的作品多已散失。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中,賴少其在任職安徽文化界領導期間,復興當地傳統版畫藝術,領導安徽版畫創作小組,通過實踐探索,獨創了“以白壓黑”木刻藝術創作技法,完成了一批大型套色版畫,包括布置人民大會堂安徽廳的六幅大型版畫。這些版畫運用了傳統徽派版畫的線條,刀法粗獷,而在套色技法上則一反傳統的“去白留黑”法,獨創了“以白壓黑”法,同時還吸收了西洋畫的色彩,融合地方和民間特色,被版畫界稱為“新徽派”。

    臨摹古代原作 長期寫生黃山

    從20世紀50年代起,賴少其以臨摹古人入手進入中國畫領域。1957年,賴少其在上海購得陳老蓮一冊花卉畫冊,開始了臨摹學習,次年在龍華寫生花卉,“龍華寫生是賴少其藝術生涯中第一批中國畫作品。”于在海說,“左遷”安徽后,賴少其對“新安畫派”先驅程邃尤為鐘愛,幾乎臨遍了程邃的作品,習得垢道人渴筆焦墨的枯淡和枯蒼,此外,他還研習唐寅、龔賢等明中晚期及宋元山水畫,尤其是對戴本孝、漸江、梅清、查士標、蕭云從和汪之瑞等新安畫派畫家的山水畫用功最多。“對這些名家作品的反復臨寫,給予他的不僅是如何表現黃山一帶風物的筆墨,而且還有那些方塊似的山石結構乃至畫面整體的構成圖式。”尚輝指出,賴少其臨摹古畫并非當下人們常用的臨摹古畫的印刷圖像,而是臨摹原作,比如,賴少其上世紀60年代用了4個月的時間臨摹唐寅的《匡廬山峽》,就可見他是如何在緩慢的臨習過程中揣摩原作的精神與筆墨的。

    一味摹古絕非成就大家的良方。在安徽工作的26年,賴少其得以近距離親近黃山。從1980年開始,賴少其申請得“創作假”,多次登黃山寫生,曾在兩年中七上黃山,一入黃山便數月。賴少其曾這樣記述自己的寫生心得:“我幾乎每幅畫至少移動三個地方,我畫前景,主要是找一塊好石頭,一二株老松樹,慢慢寫生;次找中景,不是流景便是建筑;三是向后退到適當地方,專寫黃山山峰,使人一見便知這是黃山。寫生多了,對黃山也就熟悉了,后來自然而然地不對著黃山也能畫出黃山來。此時,我感到了‘自由’。”這一時期的黃山之作,多作立幅形式,構圖高遠深遠兼具,焦墨干擦,用筆如刀,沉雄郁勃,錚錚有聲。

    “衰年二變” 返璞歸真

    1986年賴少其回歸故里,從此安居廣州,開啟其藝術的變法并臻高度成熟的時期。這一年為丙寅年,他自謂“丙寅變法”。這一時期的創作,賴少其的畫風移入南方的柔和、明麗與濕潤。形式上多為斗方,題材除了黃山之外,多取南國的花卉和游魚。所畫景物明顯少了對自然的摹寫,而多了變形與變色,筆墨愈加簡練,夸張變形亦愈加自由。并在宣紙上引入西畫顏料和印象主義的色彩經驗,有返璞歸真的意趣,個人風格更加突出。

    《黃山一夜雨》作于1991年,正值賴少其赴美考察期間,作品描繪了1969年仲夏夜宿黃山所見之景。賴少其在保留傳統筆法的基礎上,融入木刻裝飾趣味,染以淡墨、赭石、石青,顯得整幅畫面厚重沉穩而又層次分明。尚輝認為,賴少其這一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抽象簡約與蒼茫渾樸的高度統一。“他總是試圖用最簡要的圓中寓方的方形、長方形來重新整合黃山的山體構造,以凸顯那些隱藏在山石自然形態中的形式意味。如果說這些抽象的石塊無疑是畫面的虛處,那么干筆焦墨的蒼勁與渾厚卻賦予畫面以特有的厚實,從而顯現出簡約形式里的質樸耐看和高古格調。”

    1995年,耄耋之齡的賴少其患上了帕金森綜合征,“手的動作不能準確到位,所以不再像早期作品那樣在線條和造型上做勾勒,而是借用了抽象派的技法和印象派的色彩。”于在海表示,1997年至2000年是賴少其生命的最后三年,他筆墨形式進一步更迭。在這批作品中,筆下的一切都沒有了“正形”,山非山、水非水、樹非樹、花非花。筆墨關系、結構關系、色彩關系等全部都被打破了。紙面之上,不再是具體的物象,而是一種精神景觀,將如蟲蝕木的傳統線條筆法與源自印象派的燦爛色彩熔為一爐。

    目前贗品多為大畫

    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梅墨生將賴少其繪畫的風格與圖式語言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在筆法上,賴少其用了楷隸法,筆行中鋒,沉實凝重,線以立骨。在墨法上,他繼承了程邃的焦墨法與黃賓虹的積墨法,蒼茫中寓厚重。在色法上,他將傳統的淺絳法與吸收油畫的濃彩法結合,濃淡干濕并用,色墨交融,別具韻味。在丘壑安排與布白構圖上,他兼真實山水與梅清、戴本孝、程邃、黃賓虹圖式而出以己意,旁采版畫黑白分明之處理,形成了鮮明的個性構成方式。在造型上,他尊重自然,利用傳統符號又強調個人感受,變形而有分寸,抽象概括純出寫意,以意象為之,富于拙趣。在題跋形式上,較為傳統,暮年作品有揚州畫派題款法,但更自由大膽,新意迭出。

    于在海介紹,目前市場上出現的賴少其畫作的贗品多為大畫,并且以臨摹早期作品為主,“丙寅變法”后的作品很難模仿。如何鑒別賴少其作品的真偽,于在海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書法題款很關鍵,賴老書法功力深厚,以楷、行、隸為主,結體多從金農和歐陽詢楷書出,入筆收筆則多于《蘭亭序》處得法。作假者畫能臨得很像,但書法寫不好。二是從不同時期的畫風來判斷,假畫容易張冠李戴,比如,落款時間為早期,但書法題款卻仿其90年代書風演變后的風格,這就明顯不對。三是賴老作品畫面和題款從來不會重復。四是賴老早期作畫不喜用毛氈,而是用纖維板,枯筆作畫時就會有特殊的紋路,像皴出來的一樣,假畫做不出這種效果。”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