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傳統(tǒng)文藝 >> 文藝知識 >> 瀏覽文章

河南曲劇的發(fā)展軌跡(2)

2013/8/2 17:49:13 點擊數(shù): 【字體:



    奠 基

    提起曲劇的誕生,就不能不提到河南曲劇的奠基人——朱萬明。

    這位被百姓們供奉為曲劇“圣人”, 雖然自幼酷愛曲劇,但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學(xué)習(xí)成長過程中,他將鼓子曲中的一些曲牌,略去過長的拖腔,變悠揚低沉的曲子為歡快跳躍的小調(diào),并把從各地采集的不少民歌小調(diào),融會吸收到曲劇的唱腔中,唱起來鏗鏘有力,歡快高昂,從而受到了觀眾的喜歡。為曲劇改造的《十八板連奏》,增添的《狀元過街》、《過街俏》等曲牌,比原曲更歡快活潑,妙趣橫生,引人入勝,倍受歡迎。

    1957年,武漢藝術(shù)劇院出國時曾演奏該曲,受到前蘇聯(lián)及歐洲國家的喜歡和歡迎。鑒于朱萬明先生在曲劇的誕生、改革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史上做作的特殊貢獻,在1956年舉辦的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大會上,他和常香玉、陳素真、朱六來同時被授予榮譽獎,時任文化部部長的田漢親自為他頒獎。

    朱萬明從民間汲取藝術(shù)營養(yǎng),改革和創(chuàng)造曲牌的故事非常多。據(jù)傳,1925年朱萬明到漢口販賣土布,在漢江船上遇到一位北方口音的婦女,正在“唉呀,唉呀”地放聲大哭,邊哭邊訴說家鄉(xiāng)遭受災(zāi)荒,全家人快要被餓死的悲愴和哀婉,雖然悲戚卻韻味十足。朱萬明當時砰然心動,連忙把婦女哭叫的韻律記下,并結(jié)合已有的“漢江”曲牌,哼出了一種新曲牌,比原來的“漢江”更加悲愴、更有情韻,在后來的不斷哼唱和修改中形成了一種新的曲牌。為區(qū)別于已有的的曲牌“漢江”,這個曲牌被朱先生命名為“小漢江”。1929年,朱萬明、朱六來、關(guān)遇龍、朱天水等在南昌演唱,與南陽著名“曲子狀元”湯印候談話,在心與心交融和藝術(shù)的交流之后,就據(jù)此把洛陽曲子改名為洛陽小調(diào)曲子,稱南陽曲子為大調(diào)曲子。

    當年,為適應(yīng)踩蹺和登臺演出的需要,朱萬明與洛陽南郊大屯、王屯的一些“票友們”商議,要對曲劇的主奏樂器進行改造。他們參照越調(diào)和河南墜子的主奏樂器,以三弦為基礎(chǔ),把三弦的板式共鳴改為六角形琴筒,上邊張上蟒皮或蛇皮以增大音量,又將供撥彈用的三根弦改為兩根弦,于是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新樂器——他和藝人們給他取名叫“墜胡”。墜胡因其琴桿長、琴筒大、發(fā)出的音量宏達,而且音色柔和,非常動聽,適應(yīng)了在廣場和舞臺上演出的需要。從此,墜胡被定為曲劇的主奏樂器。同時,朱萬明還和大家在曲劇伴奏上增加了七鐃八镲等打擊樂器,提高了伴奏效果,讓“小腔小調(diào)”的曲子戲陡然增添宏大的氣勢,拓展了曲子戲的表現(xiàn)力。

    在曲劇人才的培育上,朱萬明更是功彪千秋。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曲劇界許多成名人物多出于朱萬明先生的門下,或者直接受業(yè)于朱萬明先生,或者是朱萬明先生的再傳弟子。朱先生的第一批徒弟以許雷、劉寶才、樊大力、陳玉寶、王俊卿等為代表;第二批以尚須、畢懷、鄧老南為代表;第三批以洛陽大屯的朱六來、朱雙奇、伊川的朱天水、欒川的蘭輯五、汝陽的李久常、汝州的盧天德等為代表;第四批以汝州的陳萬鵬、李玉林、高有才、盛三、禹縣的李金波等為代表。朱先生直接培養(yǎng)的琴師以鐘國順、馬德山、朱二才等為代表,至于再傳弟子就不計其數(shù)了。被譽為中國“曲劇皇后”的張新芳,當年曾從師汝州籍的河南著名曲劇表演藝術(shù)家李玉林,并和老師一同在1956年河南首屆戲曲觀摩會演大會中獲得一等獎。“九歲紅,喊一腔,一下迷了九道崗”這是宛南、鄂北一帶流傳很廣的一句順口溜,這是對小成大器的張新芳的肯定和夸獎。1959年,中國著名作家田漢在觀看她演出的《陳三兩》后,緊緊握住她的雙手連聲說:“好,好,演得太好了,你感動了我!沒想到曲劇這么美,這么富有表達力,叫人忘不了!”50年代河南拍了兩部電影,一部是常香玉主演的《花木蘭》,一部是張新芳主演的《陳三兩》。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2012年01月10日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