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開皇元年(581)四月“悉放太常散樂為民,仍禁雜戲”
隋初(582年前后)長短句的曲子漸興。
煬帝、大業二年(606)九月四方散樂,大集東京(今洛陽)
煬帝·大業三年(607)七月“帝子城東御大帳……做散樂,”
煬帝·大業初(608年前后)”“揚帝矜奢,頗玩淫曲”“人間善聲調者,凡三百余人……其哀管新聲,淫弦巧奏,皆出鄴城之下……”。
煬帝,大業間(609年前后)“曲子”興。
煬帝·大業六年(610)二月“樂工至三萬余人”。“于天津橋盛陳百戲,自海內凡有奇伎,無不總萃”。
煬帝·大業間(610年前后)有“說話”、“說好話”。
東都(洛陽)建有“百戲堂”,地址在端門內西北角“映日臺”附近。另有“眾藝臺”,當為露天演出場所。
隋末(615年前后)“河內(今沁陽)有人……妻美色,善歌,為怨苦之辭,河朔(今新鄉一帶)演其曲,而被之管弦”。【原標題:河南曲藝大事記——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