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二夾弦戲是河南省博愛縣獨有的一個地方劇種,距今已有近200年的歷史。鼎盛時期,他的流播范圍覆蓋焦作、洛陽、新鄉等廣大豫北地區及山西省的晉東南地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清嘉慶年間,河北蛇縣有一女士,人稱九蘭媽,早年因生計關系,攜女九蘭來到博愛七方村織機打工,閑暇時就在當地教戲。當時戲種為四夾弦,二股弓拉弦。經改制將主要樂器四夾弦中的四根弦改制為二根弦,定名曰胡器(即胡琴),并將戲曲定名為“清化二夾弦”。民國初期(1919年),小中里村民趙守印、李殿貴等聘請老藝人剛丁、白雪、五星等來村傳戲授藝,組建小中里村“清化二夾弦劇團”。樸實的唱詞唱腔,反映民生疾苦、鞭惡揚善的鮮明特色,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并且很快唱紅了懷府八縣及周邊地區。
隨著文化生活的多樣化,喜歡二夾弦劇種的人在逐年減少,加上傳承隊伍青黃不接,經費靠劇團成員自籌等因素,二夾弦劇團舉步維艱,發展后勁嚴重不足。希望政府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