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梆是河南省古老的地方劇種之一,俗稱“懷調”、“懷慶梆子”,因發源于明朝時期的懷慶府(今河南沁陽一帶)而得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懷梆的行當分生、旦、凈、丑。化裝、服飾、臉譜等和豫劇有共之處。它的唱腔、道白使用“懷府話”的音韻和語調,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尤其在演唱中又常用“挑后嗓”,即在唱句尾用有聲無字的裝飾性花腔----“謳”,音調突然提高六度---八度,激越高昂,別具風味,大大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各行當因其發聲的方法、曲調的裝飾和表現等方面的差異,也各有其特點。如老生的唱腔蒼勁洪亮,旦角則比較典雅賀潤,花臉粗獷豪放。各行當都曾出現過一些名角,在演唱藝術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如生行中的張樹柱、趙登云;旦行中的紅錐、崔靈福、趙玉清等。懷梆琴師劉春祥,從小學習尖弦、胡胡,技巧純熟,群眾稱之為“劉老弓”,并譽為“蓋八縣”。
2006年5月,“懷梆”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