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室終于山陽。自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大漢王朝,期間雖有王莽篡漢之亂,但劉秀光武中興,漢朝延續400多年。河南處于200年東漢王朝統治的中心,而焦作正是大漢朝最后一位天子——漢獻帝的安養地和陵寢地,更是劉氏外遷東瀛的祖地。劉協(公元181~234年),字伯和,靈帝第三子,9歲時被董卓擁立為帝,后被曹操挾持到許昌,以令天下諸侯。期間,曹操將三個女兒嫁于獻帝,次女曹節被立為皇后。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后,曹丕繼承了王位,逼迫獻帝禪位于魏。曹丕代漢稱帝后,封漢獻帝為山陽公(屬地在今焦作轄區內),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效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濁鹿城(今修武縣五里源鄉李固村)。劉協謫居期間,與曹皇后常至百家巖游玩,并走鄉串村為民治病醫疾,被稱為龍鳳醫家,至今焦作還留有漢獻帝問藥處及位于百家巖的避暑臺等眾多遺跡。
公元234年,54歲的山陽公劉協病死。當時在位的魏明帝曹睿對這位東漢末代皇帝、自己的姑父還算厚道,以漢天子的規格和禮儀安葬了他,謚號孝獻皇帝,陵曰禪陵。260年,曹皇后與漢獻帝合葬禪陵。這就是位于今焦作市修武縣方莊鎮古漢村,豫北地區唯一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晉時,天下混亂,劉協的玄孫劉阿知率族人2000余人,漂洋過海,登陸日本,被日本天皇封為東漢使主(后世稱其為阿知王),子孫繁衍不絕,當今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大姓即源于劉姓。近年來,不斷有日本友人前來尋根祭祖。
晉室起于溫縣。晉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由焦作人創立的大一統王朝,皇族司馬氏共傳15世,享國祚155年。晉宣帝司馬懿(179~251),字仲達,河內溫(今焦作溫縣)人,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常慨然有憂天下心”。208年,曹操征辟司馬懿為文學掾,累遷至丞相主簿、太子中庶子,“每與大謀,輒有奇策”,遂成為曹操的重要謀臣。后司馬懿又輔佐曹丕、曹睿、曹芳三代魏帝,多次率軍對抗蜀漢、東吳,并提出屯田之策。他死后,其子師(景帝)、昭(文帝)相繼專權。263年,司馬昭發兵滅蜀漢。司馬昭死后,其長子司馬炎代魏稱帝,于280年滅吳,統一全國,結束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司馬故里位于焦作溫縣縣城西南13公里處安樂寨村。司馬昭封晉王后,欲圖霸業,選故邑按帝都規模筑城建都,稱“古晉城”。城內有10余個村莊,現仍沿用當年的名稱,如上苑村、禪房村、招賢村等。司馬懿當年傳下的得勝鼓經久不衰,已于2006年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者:廉永生【原標題:漢晉天子與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