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人詩詞中,“懷縣”、“潘郎”、“河陽”、“潘安”、“潘生”、“番岳”等多并用。如“懷縣”,就有宋代劉宰《和丹陽徐文度令君》:遙聞鄉大夫,今日潘懷縣。項安世《次韻答潘監稅勉其小忍》:舊目潘懷縣,長憐簿官卑。胡寅《同蔣教授單令訪竹里》:蘊藉潘懷縣,清修鄭廣文。戴復古《永新宰潘仁叔再約觀梅》:去年憶訪潘懷縣,樽俎風流主意饒。姚述堯《臨江仙》:懷縣從容留客宴,追歡正好傳杯。元代趙孟頫《和黃景杜雪中即事四首》之一:明年去學潘懷縣,滿縣栽花做好春。
“潘郎”,南北朝徐陵《洛陽道》:潘郎車欲滿,無奈擲花何。唐韋莊《同舊韻》:貌愧潘郎璧,文慚呂相金。宋蘇軾《浣溪沙》:潘郎白璧為誰連。王安石《登西樓》:潘郎何用悲秋色,只此傷春發已華。
“河陽”,唐李賀《賈公閭貴婿曲》:潘令在河陽,無人死芳色。李商隱《擬沈下賢》:河陽看花過,曾不問潘安。盧綸《中書舍人李座上送潁陽徐少府》:潁陽春色似河陽,一望繁花一縣香。沈彬《陽朔碧蓮峰》:陶潛彭澤五株柳,潘岳河陽一縣花。黃庭堅《二月二日曉夢會于廬陵西齋作寄陳適用》:聞道潘河陽,滿城花秀發。
“潘安”、“潘生”、“潘子”、“潘岳”,唐白居易《不準擬二首》:多于賈誼長沙苦,小校潘安白發生。杜甫《花底》: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宋宋祁《殘花》:故應成異果,持去擲潘安。唐岑參《東歸晚次潼關懷古》:行行潘生賦,赫赫曹公謀。李嶠《李》:既榮潘子賦,方重陸生言。魚玄機《迎李近仁員外》:焚香出戶迎潘岳,不羨牽牛織女家。宋陸游《舍北閑望作六字絕句》:潘岳一篇秋興,李成八幅寒林。
潘岳曾有《在懷縣作》詩二首,又名“朱明二詩”(朱明,古五月之別稱),其一:南陸迎修景。朱明送末垂。……登城臨清池。涼飚自遠集。……姜芋紛廣畦。稻栽肅芊芊。黍苗何離離。在懷縣時,潘岳還有一篇奏議,見于《晉書》本傳。
然而,即便身為名滿天下的大文學家,也難以擺脫官場的無盡誘惑,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最后卷入殺機四伏的政治旋渦,終于落了一個個人被殺、三族盡誅的可悲命運,這其中的道理是值得人們深思的。作者:荊小斌【原標題:歷史上的“潘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