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十八世祖陳照丕(1893-1972)。 (南方周末資料圖)
耍老虎到武術外交
陳正雷對“家庭成分”帶來的壓力感同身受。他和陳小旺都曾因“黑五類子女”出身,長期不能參加全國各項太極拳比賽。
轉機還是太極拳。1973年,通知下來,要各鄉村準備文藝活動,春節將在溫縣縣城匯演。陳家溝最有名的老傳統是“耍老虎”。有幾個高難動作,非要真功夫不可。“鉆刀門、鉆火圈、鉆錫桶學不會,誰也不敢‘上山’,上去以后又不敢倒立,最后這兩幕戲找不到人。”陳正雷對耍老虎的事記得非常清楚。本來,“黑五類子女”是絕對無緣“打虎英雄”這個主角的,問題是,最后發現除了以陳正雷的功夫和體格可以完成那幾個高難動作,其他沒人能成。
村里犯了難。崔春冬介紹:耍老虎之于陳家溝,猶如乒乓球之于中國,是斷斷演砸不得的。兩害相權取其輕,就陳正雷了。
結果,這成了陳正雷改變命運的契機。演出大獲成功,被外村外縣的請去表演成了家常便飯。陳正雷成了當地名人。1974年,河南省新鄉地區為參加第三屆省運會選拔參賽隊員,地區領導點名想看“耍老虎”。主角陳正雷得以隨隊前往。表演結束,領導和評委一致認為小伙子有真功夫在身,在定參加省全運會比賽的人選時,從領導到裁判異口同聲地推薦陳正雷。結果,他作為“特邀代表”參加,獲得太極拳的最高獎。
“就這樣才闖出來了。”陳正雷舒了一口氣。
1978年10月,陳正雷參加在湘潭舉辦的全國武術運動會,再獲最高獎,給他頒獎的,正是1972年教古井喜實太極拳的李天驥。
陳照奎去世那一年,正是陳家溝陳氏太極拳走向全世界的關鍵年份。溫縣1980年成為國家首批甲級開放縣后,日本武術界的元老級人物三蒲英夫多年心愿終于得償。1981年3月份,他帶著攝像機,率團訪問陳家溝。3年前,他請鄧小平提下“太極拳好”四個大字。1979年鄧小平訪日,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打開外交局面時,日本方面隨侍左右負責保衛的,正是三浦英夫。
“鬼子又來了!”日本人的到訪,引起了整個溫縣的轟動。陳正雷等人打了一套老架一路,表演了一些太極器械。就這,被日本人在電視上向全球播出去了。從1981年4月一直到1982年下半年,陳家溝接待了27批國外代表團,分別來自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歐洲各國等。
這一下驚動了省領導。“領導沒想到,這么偏僻的小鄉村,會在全世界這么有名,能招來這么多外國人。”陳正雷笑著說,“趁此機會,河南省武術處、河南省武術協會、河南省武術館,分別以行政單位、事業單位、民間團體三位一體的方式成立了,三個招牌一套人馬,向省政府要了25個招工名額。就把我們四個、登封六個,共十個人調到省里當教練了。”
陳正雷一下從工人階級變成了“吃皇糧”的教練員,后來到鄭州,省體委直管,“工資待遇都是省體委給開”。
1983年,陳家溝陳氏太極拳正式走向世界。這一年,朱天才被派往新加坡,陳正雷首次訪問日本。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宮殿下跟三蒲英夫學過太極拳,邀請陳正雷去皇宮做客。在三笠宮的客廳里,陳正雷第一次看到電視機:“乖乖,那么大,簡直就是電影銀幕了。”
三個星期,陳式太極拳在日本播下了種子。
武術外交始自1972年尼克松訪華。當年2月底,基辛格在江青等人的陪同下第一次觀看中國武術表演,當場向體委副主任李青川提出:“我們想邀請中國武術團到美國去訪問”。
1974年,代表團成行。時任副團長張山回憶:“我首先來到北京市什剎海業余體校武術隊選拔隊員,這時,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露臉了,一陣疾風般的刀術練習后,我當場拍板選上這位少年。”這位少年,就是今日正在大力推動太極禪的李連杰。那一年,李連杰10歲。近40年后,昔日的少年表示,希望在2022年至2026年,太極推手能出現在奧運會。
“現在全世界已經有145個國家和地區有武術協會,已經是一個中上的水平了,還要去發展更多會員,曾有計劃,要到180個左右。”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國榮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申奧的過程,就是一個擴大中國武術影響力的過程。”
據陳國榮介紹,四百多個孔子學院將配備武術教練,“我們現在已經在研究,不能什么都上,可能先選擇三種拳,長拳、太極拳、南拳,太極拳肯定是從24式、48式這條脈絡走,大家統一……同時要把段位作為核心,你練完,我給你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