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焦作

紅葉浸染青天河,福地尋禪蹤

2014/12/18 14:25:12 點擊數: 【字體:

 

    巍巍太行八百里,一路向南到了河南省焦作市。豐沛的雨量和充足的水源讓這里成了太行山下風光獨具的靈秀之地,青天河就位于有著“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稱的焦作市博愛縣境內。在三姑泉及大泉湖的滋養下,青天河將太行山的磅礴與水的靈動集于一身,恰如一幅緩緩展開的山水畫卷。

    山水畫廊覽紅葉

    初入青天河景區時,細雨正如珠簾般綿綿灑落。一路小跑到碼頭,上了游船,才來得及觀察周圍的景致。一番新雨洗滌后的大泉湖仿佛一塊晶瑩剔透的翡翠,連同兩岸的青山更顯得翠色欲滴。長達7.5公里的大泉湖,主要水源便是有著“華夏第一泉”之稱的三姑泉,三姑泉最大出水量達每秒7立方米。船穩穩地行在水上,時不時地有幾只野鴨子悠游自在地棲在水中,游船靠近也不躲避,兀自享受著湖水的清靈豐美。崖壁上的花兒成片地開在樹枝葉影間,遠處的山峰或臨湖聳峙如鯨魚出海,或連綿延翠如五指相貫,最奇的是“天然長城”——山峰間幾座小山包漸次凸起,那輪廓像極了長城的烽火臺……正當我們沉醉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氛圍中時,導游忽然宣布船上的行程結束了。看著我意猶未盡的神情,同行的景區工作人員輕聲說道:“下了船,游覽才剛剛開始,好風景在后面呢。”

    下船后,我們的第一站便是有著田園牧歌般清雅景致的觀音峽。觀音峽,舊稱“西峽”。一條靈動的河流貫穿觀音峽境內,時而一平如鏡,時而急流突現。走在崖壁邊天然石塊形成的古道上,氣勢恢宏的太行山引著河流一路向西,飛瀑如幕、泉聲如訴,造就了觀音峽罕見的高山峽谷濕地景觀。叢叢的蘆葦蕩里,常有野鴨、水鳥從中覓食。“這里經常有野兔、松鼠等小動物出現,以前青天河還發現過豹子和狍子。”景區工作人員解答道。觀音峽里幾乎是“三步一瀑,五步一泉”,楊柳傍溪,竹林通幽,走在其間,一不小心就會被打濕鞋子。愈向里走,環境愈是幽靜。泉聲、水聲,風吹過竹葉的聲音,蟬鳴、鳥叫,甚至蝴蝶拍打翅膀的聲音都清晰可聞。奇偉峻拔的山勢、形態各異的山峰,則成為沿途意趣十足的絕妙風景。

    如果說觀音峽代表著青天河的原始靜雅,那么佛耳峽則是一幅動態的山水畫廊。一條溪流從光滑的石面上脈脈而過,蜿蜒曲折,步移景異。不怕濕身的話,踏著石塊穿過溪流,可以與巖上的飛瀑來一次親密的零距離接觸。行到“盡頭”,一塊巨石擋住了前方的路,兩座山石間夾著一顆西瓜大的圓石,正是佛耳峽的一大奇景“石雞下蛋”,緊挨著“雞蛋”左側的巨石,形狀可不正如一只昂著頭的母雞嘛。我們小心翼翼地從“雞蛋”下穿過,眼前的景象豁然開朗,綠樹環繞、翠竹幽傍之下,是一片清澈無比的潭水,因輪廓像極了巨大的佛耳,而“佛耳潭”、“佛耳峽”的名稱亦是由來于此。

    水的靈動,竹的幽謐,山的高遠,石的神秘,串起了青天河如畫的詩情。而在靳家嶺,我們還見識到了青天河最為熱烈的紅。“十·一”假期剛過,靳家嶺的紅葉就鋪天蓋地地蔓延開來。近10萬畝紅葉覆蓋著靳家嶺3868座峰嶺溝崖,紅的嬌艷,紅的絢爛,紅的流光溢彩、珠光寶氣。我們乘坐纜車徐徐上行,所在愈高,周圍的紅葉愈多。到了山頂的觀景臺,那一片醉人的紅在云霧中浮浮沉沉,更覺恍若仙境。“這里既有南方燦爛的櫨葉,又有北方火紅的楓葉,還有樹齡2500多年的黃櫨王”,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道,“靳家嶺是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豫北南太行山罕見的綠色長廊,是焦作紅葉的最佳觀賞地。”在青天河游玩期間,正趕上“2014年焦作紅葉節”。紅葉節的開幕式上,青天河與北京香山正式締結為姊妹景區,并成功晉階中國紅葉聯盟,在成為全國知名紅葉旅游品牌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自此,人們秋季賞紅葉又多了一個佳處。

    三教福地尋禪蹤

    乘坐游船返程的途中,我們發現沿著大泉湖西岸的崖壁上,有一條窄窄長長的濱水棧道。“這條棧道全長8000米,從大壩一直通向觀音峽、佛耳峽所在的游覽區”,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道,“時間充足的話,不坐游船,從濱水棧道上徒步行走,既休閑健身,還可以近距離地擁抱大泉湖的湖光山色和清新空氣。”

    徒步西岸之余,不可錯過的是建于宋代的三教圣殿。圣殿里供奉著佛、道、儒三教的開山鼻祖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把三教祖師請到同一間廟宇中供奉的現象,在全國都屬罕見。不論是否是三教的信徒,都值得去古廟中,聽一聽莊嚴的經樂,參一參幽深的禪機。

    在青天河所有與禪、道有關的元素中,最讓我驚奇的是觀音峽的天然大佛。它形成于7000萬年前,高度近200米的天然大佛矗立于青山碧水之間,未經任何的人工雕琢,氣勢宏偉,渾然天成,讓人肅然起敬。天然大佛的半腰處有一處北魏時期的摩崖石刻,面積達2平方米,上面除了400余字的經文外,中間還刻有一幅觀世音菩薩像。在15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把字、畫刻在100多米高的峭壁上,至今仍是一個難解之謎。天然大佛雖不同于人工塑造的佛像,有細致的雕琢和莊嚴的法相,然而它的觀賞方法本身就是對佛文化的一種詮釋。“是實相者,即是非相”,執著于相,則易偏離本質;反之,心有佛境,眼前才能得見佛相。

    青天河的佛文化由來已久,建于唐代的月山寺,是歷史上著名的佛教圣地,與少林寺、白馬寺并稱為中原三大古寺。乾隆皇帝曾3次來月山寺,還題有“金山行影幾千秋,方鎖高峰水自流,美景一時觀不盡,天緣有份再來游”一詩盛贊月山寺美景。晨鐘暮鼓,碧樹煙云,經閣之苑藏勝景,勝景之外透禪思。這樣參禪悟道的佳處,尋常百姓可否入住修行?青天河風景名勝區管理局局長是明友告訴記者,景區計劃在月山寺附近修建一處禪修基地,為人們提供一處親自自然、凈心養身之所。關于月山寺未來的發展規劃,是明友透露將景區將充分利用月山寺得天獨厚的景觀資源,將月山寺周邊區域發展為戶外登山基地。以禪修心,以武養生,剛猛迅捷的八極拳,與太極拳同屬我國重要的武術拳種,相傳便是清代月山寺住持張岳山所創。青天河景區除提供八極拳的日常演出和教習外,月山寺還與少林寺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由少林寺僧人全權管理,并開展佛教活動。

    古道古村今時觀

    來到青天河景區,當地人都會提到一個村落——青天河村。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河,村民們世世代代住在青天河景區內。隨著景區游客的日益增多,村民的生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依靠經營家庭旅館,將日子過得有聲有色。一些村民還成為了景區的員工,與青天河的山水鳥獸朝夕相伴。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如今的山水田園,數百年前卻是埋葬枯骨無數的天井關古戰場。這里是通往山西的關隘,史稱“太行八陘之一”,古時候是兵家必爭之地。觀音峽內還保留有一條一千多年前興建的古丹道,傳說曹操北上征伐叛將高干時曾途經此地,感慨征途遙遙、路途艱辛,因而賦詩《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車輪為之摧……”

    從崎嶇難行的古道、古戰場,到遠近聞名的5A級景區,變化不可謂不大。而這一切的繁榮都離不開青天河水庫大壩的建成。大壩始建于1966年,由博愛人肩扛擔挑、一石一框歷經17年才建造完成,人們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為子孫賺得了一個富裕的明天。這里還有曾被譽為“亞洲第一獨拱鐵路橋”的丹河鐵路獨拱橋,這座飛架兩山之間的獨拱橋由一位女專家設計,據說大橋合攏時下陷3厘米,這位女專家則站在橋下從容不迫,誓與大橋共存亡。

    青天河景區近幾年來迎來了飛速的發展,先后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世界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區、太行山國家級獼猴自然保護區、中國青少年科學考察探險基地等。是明友感慨地說:“我們用3年時間完成了一個任務——讓青天河實現了觀光景區的提升。未來,我們將著力促進青天河從觀光型景區向休閑度假型景區的轉變。”在景區的建設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青天河擁有河南所有景區中最好的游船”,他說,“我們一共有20多艘游船,單程可以運送1500位游客。景區開啟了游船定位系統,為游客的水上出行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除了內部全部為沙發座椅、單程可載100余人的豪華游船,景區還提供游艇租賃的服務,其中,最貴的一艘游艇價值380萬元,只需5分鐘就能乘坐它完成大泉湖的游覽,普通游船同樣的路程則需花費40分鐘。此外,景區還投入巨資修建索道、停車場,擴建通往景區的高速公路,景區全面覆蓋免費WiFi,設立手機充電站,并計劃在今年冬季將總床位由原來的600多增加到2600個。未來,2家星級酒店的建設將為青天河的住宿水平再提升一個檔次。

    激流峽谷迎飛瀑
  
    在青天河,我們渡過木橋,上過索道,踩著石塊過了河,在瀑布下面留了影,可是說到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定是我的第一次漂流經歷。在觀音峽一路走來,花掉近一個上午的時間,回程路上實在腳力不勝,便在同伴的提議下,坐上了橡皮筏。說起來,這還是不會游泳的我第一次在河中漂流,雖然心里隱隱有些害怕,看到平穩如鏡的水面,咬咬牙便上了小筏。豈料,沒走多遠,水流便倏地湍急了起來,旁邊的石塊、樹枝也多了起來,小筏在沖撞下在水中不停地打著回旋。我們想起工作人員的叮囑,忙放下小槳,雙手牢牢地抓住扶手,調整坐姿,保持小筏的平衡,在河流的沖擊下,雖顛簸了些,卻并未翻船,安全地到達了水流平緩的下游……我有驚無險地完成人生的第一次漂流。不過,對于那些渴望刺激的游客,這樣的漂流還是“太溫柔”。

    是明友表示,未來景區將一手抓觀光、一手抓休閑度假。在旅游產品中不斷注入文化內涵,讓人們在佛文化、水文化、紅色文化、漢文化、北魏文化、紅葉文化中放空心靈。同時,通過一系列休閑度假產品的打造,如靳家嶺自行車環行之旅、竹林水鄉美麗鄉村生活體驗、大壩滑雪滑冰活動等,讓人們可以在景區中怡然自處,放松身體。“到了冬天,青天河的瀑布就變成了幾十米高的冰掛”,他說,“春天摘櫻桃,夏天觀瀑布,秋天賞紅葉,冬季觀冰雕。這里一年四季都有好風景。”作者:申金鑫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環球時報(2014-04-25)
0
下一條:父親的懷梆戲上一條:探秘嘉應觀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