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焦作

黃河岸邊制塤人——記河南焦作黃河泥塤制作技藝傳承人王建

2017/2/10 10:17:36 點擊數: 【字體:

黃河岸邊制塤人——記河南焦作黃河泥塤制作技藝傳承人王建

王建在黃河岸邊吹塤

    泥土味十足的外表讓人感覺不到一點兒藝術氣息,這就是河南省焦作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泥塤制作技藝傳承人王建給人的第一印象。但讓人吃驚的是,他那張嘴巴通過隨便一個小小的道具,就能吹出讓你無法想象的聲音:持一支口笛能吹出一匹由遠而近或由近而遠的奔馬;隨手拿起一只水杯,也能吹出一首深情的民歌……王建對于中國管樂器幾乎樣樣在行,不過他最拿手的是塤,不但吹得好,還是一位制塤名家。

    獨具特色的黃河泥塤

    塤是中國最古老的吹奏樂器之一,大約有7000年的歷史,是我國特有的開口吹奏樂器,在世界原始藝術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塤的起源與漢族先民的勞動生產活動有關,最初可能是先民們為模仿鳥獸叫聲而制作的發聲器,用以誘捕獵物。后來隨社會進步而演化為單純的樂器,并逐漸增加音孔,發展成了可以吹奏曲調的旋律樂器。

    河南省鄭州、安陽、洛陽等地考古陸續發掘出自仰韶文化時期以來的各種陶塤,種類繁多,日益進化,反映了塤樂自古便在中原興盛,源遠流長。而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的武陟縣,人杰地靈,如今在這一方土地上制作出的黃河泥塤,音色優美、手感溫潤細膩。這里的黃河泥塤選材自黃河邊的膠泥。黃河水滋養的黃河泥品質細膩、柔滑、雜質少、可塑性強而又不過于軟塌,做出來的塤造型各異、音域寬廣、古樸淡雅而手感溫潤,散發著黃河泥土獨特的氣息。在王建的創新下,黃河泥塤又配以精美的繪畫、古樸的文字,精心燒制后再涂漆上色,更加可心。王建精心燒制的黃河泥塤輕巧堅固、精致脫俗,集工藝品、民族樂器紀念品于一體,凝聚著厚重大氣、深沉悠遠的黃河文化氣息。

    2013年5月,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河南省武陟縣“中國黃河文化之鄉”的美譽,同時成立中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這其中,黃河泥塤作為傳播黃河文化的新載體之一扮演著重要角色。2016年6月,武涉縣黃河泥塤制作技藝入選焦作市級非遺名錄。

    樂器之中偏愛塤

    王建出生在武陟縣小董鄉崗頭村,父親是個小學校長,善于吹笛,王建憑借父親傳授的吹笛技藝,1992年考入了沈陽空軍某部歌舞團,并在那里結識了我國著名笛子演奏家魏顯忠。在老師的傳教下,王建的吹奏技巧迅速提升,眼界也漸漸開闊,慢慢地他認識并接觸了薩克斯、單簧管、簫、塤等多種東西方管樂器。

    1993年的一天,他到部隊附近唯一一家有塤的樂器店里轉悠,盡管塤被擺在高而偏的角落,但他卻一眼相中、倍感親切,可是看到幾百元的標價,就被嚇怕了。那時他在部隊的津貼一個月只有20多元,哪里買得起這個。買不起塤,王建就想方設法自己做。他仔細研究了樂器店里塤的造型,記錄下打孔的位置和整體布局。他曾挖空心思地想將一只酒瓶或輸液瓶改制成一只塤,還曾打過水壺的主意,但都失敗了。后來他想起小時候在黃河岸邊和小伙伴一起做泥哨、摔泥砂鍋兒的時光,又開始偷偷地和泥,用泥捏制。大約在1993年下半年,他終于用黃河泥做出了第一只塤,盡管當時只能吹出嗚嗚的聲響。

    1996年復員之后,王建從事過其他職業,但他的主要心思還是在制塤上,他悉心鉆研,用日常工作賺來的收入和業余時間來研制塤、琢磨塤。王建的家離黃河很近,騎摩托車十幾分鐘就到了黃河邊上,用黃河岸邊的泥土作為原料制塤再方便不過了。他的塤都是用黃河泥純手工捏制的,造型全憑感覺和經驗,一塤一型,絕無重復,他制作的塤不僅吹奏出的音樂音色優美,樂器本身也成為高雅的藝術品。

    傳播黃河文化的新載體

    在王建的工作室里,記者見識了他制塤的過程。只見他先將黃河泥揉成小蒸饃大小的泥團,再用雙手捏出接近雞蛋的形狀,封口后抹光,稍停片刻打孔,接著試吹以調音準,晾干后打磨、拋光,便可吹奏了。“想要美觀,還可以刻字、涂漆、上色。”王建說。

    黃河泥塤是在對傳統陶塤的繼承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成果。要讓黃河泥塤上檔升級、精益求精,王建深感學海無涯、藝無止境。他刻苦鉆研,把黃河泥塤精雕細琢成詩畫并茂、秀外慧中的黃河文化精品,既小巧精致又高貴典雅,成為傳播中國黃河文化的新載體。

    在王建的推廣下,黃河泥塤如今已逐漸為世人所認知。2014年,在中國加拿大文化交流展中,黃河泥塤的外觀以及吹奏出的音色、音準受到中外組委會評委的一致好評;2013年8月,德國木笛演奏家維利格一行6人到武陟參觀考察黃河泥塤后,對黃河泥塤贊不絕口,并邀請王建到德國講學。如今,有很多人跟王建學制塤、吹塤,他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塤,傳承這一歷史悠久的樂器。

    王建說:“我用黃河水和黃河泥,用黃河泥制作黃河泥塤,用黃河泥塤吹奏黃河音樂,用黃河音樂傳播黃河文化。”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保護好民間文藝這袋“臍帶血”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