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焦作

【文化中原】弘道護法 世代相傳——陳家溝陳氏第十八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陳鴻烈

2014/11/20 17:12:52 點擊數: 【字體:


    陳鴻烈(1887年一1945年),陳氏第十八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代傳人。他為維護陳氏太極拳的傳承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被載入史冊。

    陳鴻烈先后隨其父和族祖陳鑫、族叔陳春元習拳。他得理論與技術之真傳,朝夕刻苦鍛練,功夫達爐火純青之境,甚悟太極拳之奧秘,是陳鑫拳理拳架的重要傳承人之一。

    陳鴻烈先生深明大義,與族叔陳春元嘔心瀝血、歷盡艱難,為出版陳鑫《陳氏太極拳圖說》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在陳氏太極拳的傳承處于不絕如縷的危急時刻,他傾其家產,設教場、助傳承,起到了保存祖拳火種的重要作用。其習武之毅力,維護祖拳之苦心,在陳氏家族中倍受敬仰。

    陳鴻烈先生性格豪爽、為人正直、尊師重德,鼎力相助陳鑫著作出版。著名的太極拳理論家陳鑫,在撰寫《陳氏太極拳圖說》一書時,已近暮年,生活艱難。陳鴻烈月供小麥三斗,維持其生活。當陳鑫書稿被人遺失后,悲痛萬分,找來春元、鴻烈商議書稿重新整理出版一事。春元、鴻烈毅然擔當陳鑫之重托,使陳鑫倍感欣慰。但陳鑫終因受書稿遺失刺激,于次年與世長辭。春元、鴻烈不失前言,當年寒冬,攜同耿占彪帶著書稿沿凌渡過黃河,前往開封聯系付印。歷經周折,終在國術館館長陳泮嶺、劉丕顯等人鼎力協助下,于1933年在開封開明書店出版了太極拳經典之作《陳氏太極拳圖說》,實現了承諾,完成了陳鑫遺愿。

    陳鴻烈先生是陳鑫拳理拳架的繼承者和傳承者。他除了在家傳教子孫親朋晚輩,還應聘到縣城、外地傳授拳械。1933年任溫縣國學專修館、縣立女師、卜里中學教練。1942年赴洛陽、西安孫良誠、高桂滋部任國術教官。1943年家鄉淪陷,被迫離鄉西遷,經西安、寶雞來到平涼,其間從未放棄習武授拳。他一生學藝授拳,嚴肅認真,一絲不茍,桃李滿天下。其中較為卓著者,有女陳立清、侄陳立憲、婿原利仁、徒居世安、鄭甲辰、宮承漢等。他是將陳氏太極拳傳到西北地區的第一人。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天災人禍接踵而至。陳家溝青壯年為了謀生,大都離鄉背井,外逃糊口,留下老弱者,寒冬臘月來到他家習練拳械。他們腹中空空,無力練習拳械,練拳的哼哈聲,舞動兵器的叮當聲,悄然匿跡。面對這種困境,陳鴻烈焦急萬分,為了不使家傳絕學失傳,遂于1931年--1934年間將自家的四畝灘地典當換錢買成高粱,與自家的小麥磨成面粉,讓家人每天蒸上三十來個黑糕,作為來家練拳者的口糧。為此,每天能堅持練拳者不下二、三十人。其中練小架的有:陳克忠、陳忠弟、陳慶豐、陳博文、陳金榜、陳天河等。練大架的有:陳林火、陳亮芝、陳文田、陳敬平、王平、耿占彪等。陳鴻烈先生這種義舉一直堅持到日軍侵華家鄉淪陷,后不得不背井離鄉,輾轉西北各地傳拳。他為陳拳的保存、延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眾多的的陳氏后代中,第十八世陳鴻烈做為普通一員,為維護陳氏太極拳發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在他的家教和感召之下,其后代人承接了文武并重的家訓,其女陳立清、侄陳立憲均文韜武略。陳立清是當代陳氏太極拳陳鑫拳架名家;陳立憲以建筑設計、家傳正骨點穴和陳鑫拳架功夫被貫以“陳三絕”之美譽;他們都窮其畢生的努力為傳播陳鑫拳架做出了突出貢獻。陳鴻烈的孫輩們都謹遵祖訓,習文練武。陳立憲子女陳沛林、陳沛山、陳沛菊在父親、姑母的言傳身教下,德藝并重,文武雙修,擔當重任,在陳鑫拳架的國內外傳播中成就卓著。 毛永勝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文化中原》雜志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