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走進焦作 >> 印象焦作 >> 瀏覽焦作

老子悟道在焦作——焦作古代民間傳說漫談之二(下)

2013/10/31 16:27:17 點擊數: 【字體:

  歷史傳說畢竟不等于史實,它有待于考古資料的證實和完善。巧的是,2002年,東口村在修建希望學校之時,出土了三尊雕像,其中兩尊容貌一樣,大小姿態稍異。同時,還出土了一通乾隆年間的《重修太清觀功德碑》。2003年,村里在學校南邊修復古戲樓時,又出土了一通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創建戲樓碑記》。負責修建戲樓的古建筑專家認為,“雕像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據說是老子后裔的中央黨校教授李德深,在考察了這兩通石碑和雕像后,認為“此像應該為老子雕像,石雕有北魏特點”。

  《創建戲樓碑記》記載:“……吾鄉古有太清觀,坐落兌方,形勢高聳,殿宇輝煌,又有濟流一水經王屋而南下注于茲,曲曲環抱左右。西北一路來龍,山明水秀,面前一行屏山,嶺峻堂清,此誠太清觀之大觀也……”另一通乾隆七年(1742年)的《重修老君殿志》記載:“本村玉皇廟內有老君殿一座,創建不知始于何代,重修不知在于何時。世遠人湮,數窮物敝……”

  此外,東口東部數里之遙招賢鎮的洞微觀里,保存有明萬歷甲戌年(1574年)重修時,鄭恭王朱厚烷(明清時,溫縣隸屬懷慶府,是鄭王藩國的一部分)所撰寫的碑文說:“蓋聞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然德為上,功為下矣。故修道者先修其德,修德則必有功焉!所以道法五千言,未盡老子之事業也。洞所以明,夫深者也;微所以衍,其妙者也;觀所以棲,其神者也。慕玄者欲修其法,先奉諸神,故有太上諸神之設。而探妙之理,此觀之所由建也……原有洞微觀,不知建自何時,元延祐間(1314~1320年)重修,(至)嘉靖(1522~1566年)中已五百年矣……”

  據介紹,溫縣自古就是道教文化昌盛之地,全縣古有玉皇廟12座、元君廟6座、太乙元君廟2座……由此可知,道教文化在溫縣的源遠流長,以及老子在溫縣的影響之深。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老子從掛冠隱居之后,到西出函谷之前,甚至“莫知其所終”的那段時間里,應該主要在以溫縣東口村為主的焦作各地游覽、隱居、悟道。

  老子與神農山

  老子與焦作市的神農山也有不解之緣。

  挺拔俊秀、神秘莫測的神農山,自古以來就是名聞遐邇的道教圣地,先哲的勝跡、遺址漫山遍野,不可勝數。

  登臨神農山頂峰——紫金壇,穿過南天門,就是一片平坦的地坪。這里,至今尚存有太極殿、三清殿、祖師殿、王母殿等五座道觀。據《懷慶府志》記載,這些建筑始建于唐代,續修于明清;全部為石基磚墻,飛檐斗拱;上覆琉璃彩瓦,彩繪壁畫,雕龍鏤鳳。所奉神祗均金妝彩飾,惟妙惟肖。

  在太極殿后面的一塊巖石中央,有一處深約70厘米、長寬各約200厘米的石坑,石坑的邊緣分別朝向8個方向。據說,老子當年在此悟道、煉丹時,曾經有一只巨龜在此聆聽教誨,后來得道成仙,飛升而去,留下了此處遺跡。因此,人們把這個頭西尾東的烏龜狀的石坑稱為“神龜坑”。傳說,神龜坑里的天水(聚集的雨水)是“仙水”,喝了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紫金壇山后有一處神秘莫測的舍身臺。舍身臺距紫金壇約十幾米,懸于半空,下臨深淵,光滑如壁,通體若方形,巨石上寸草不生。傳說這個舍身臺就是老子當年悟道成仙、乘鶴飛升的地方。此外,紫金壇上還有老君窯、鐵老君廟、藏丹洞、紫玄洞等與老子相關的遺址。

  山下,在神農山入山口——香爐山路口有一塊神奇的“老君石”。據說,此石隨天氣變化而干濕不同,仿佛是天然的“氣象臺”。人們進山前都要先摸摸老君石的干濕,“石干登絕頂,石濕回家轉”。據民間傳說,老君石還具有“無邊的法力”,人們只要摸摸它,就可以消災驅邪,祛病解難。人們世世代代相傳:老君石是太上老君(老子)為了報答這一方的父老鄉親,特意留下的“神仙石”。

  在神農山一天門不遠處還有老君洼,據說也是老子當年悟道、煉丹的地方……

  余 論

  我們知道,神話傳說是古代人民對于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天真解釋和美麗向往,然而,關于老子在焦作悟道的傳說,如此大面積、高密度地出現在懷川大地上,并且流傳數千年而至今不衰,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和相關部門的重視!趵顟c森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焦作日報(2010-08-16)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