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走進焦作 >> 印象焦作 >> 瀏覽焦作

“消失的懷幫”系列之一 崛起豫北的懷慶商幫

2014/6/3 11:07:33 點擊數: 【字體:

河南,自古以來一直是個農業大省,中原百姓,一直是以勤勞質樸的形象展現,商業發展似乎是古代河南的一個弱項。和曾響徹歷史的“晉商”、“徽商”等名號相比,“豫商”的招牌顯得不是那么知名。

但也有一些例外。在古代,也有不少河南人走南闖北,坐賈行商,創出了一片天地,雖然比不得“晉商”、“徽商”顯赫,但“豫商”也是一股商業勢力。在各地豫商中,較為有名的當屬懷商。

所謂懷商,即懷慶府商人。懷慶府為明清時期一個行政區域,治所在河內縣(今沁陽一帶),明代轄六個縣,清代轄八個縣,大致范圍涵蓋今天的焦作市、濟源市、新鄉市原陽縣一帶。

懷慶商人走南闖北,以行銷懷藥為主,他們以自己獨特的經營之道,闖蕩商海,參與競爭,并逐漸發展壯大,到乾隆年間已頗具規模。《輝縣地理志》上有這樣略帶夸張的描述:“河(內)、武(陟)、溫(縣)、孟(縣)諸縣經商者,幾遍亞洲,不第中國已也。”

據《河內縣志》記載,這些“千金之家,比屋可數,善封殖者,家累巨萬,不止十數而已”的懷慶商人,足跡遍布各大藥材市場和水陸交通城市,在行商過程中組成了以經營藥材為主的懷慶商幫(簡稱懷幫)。

懷幫是近代“豫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其中“集資巨萬者,頗不乏人”。懷幫商人以聰明睿智聞名于世,以誠實信義享譽國內,出現了諸如“杜興盛”、“協盛全”、“寨卜昌”、“新復興”等一批著名商號,涌現出了諸如魯連城、杜嚴、靳法蕙等一批著名的工商巨子。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懷幫形成了獨特的經營理念,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在明清時期的商幫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為近代“豫商”的核心和骨干力量。

近代以來,河南風氣漸開,行商之人古已有之,但為什么懷慶商人會崛起于豫北,并形成商幫呢?

這要從懷藥說起。

以懷藥為主打享譽國內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藥。

這話倒是不假,懷慶商幫行銷的主要貨物就是懷藥。山藥、地黃、菊花、牛膝,被稱為四大懷藥,相信很多河南人都不陌生。

懷慶是個好地方,夏時稱“覃懷”,后稱“懷州”,元稱“懷孟路”,明清為“懷慶府”。懷慶府北依巍巍太行山,南臨滔滔黃河形似牛犄角的一片平川,世稱“牛角川”,而“懷”貫地名之始終,或許取的就是太行與黃河的懷抱之意。“牛角川”的平原也因此被稱為“三百里懷川”,采擷了黃河上游各個地區不同地質條件的豐富營養,又吸納了太行山巖溶地貌滲透下來的大量微量元素,加上太行山的庇護,集山之陽與水之陽于一體,土地疏松肥沃,排水快捷,雨量充沛,水質奇特,光照充足。而“春不過旱、夏不過熱、秋不過澇、冬不過冷”的氣候環境,最適宜山藥、地黃、牛膝等宿根類藥材的生長;菊花雖以花瓣入藥,但其生長環境也與懷川的氣候與地理環境相吻合。

山藥、地黃、菊花、牛膝,是有名的四大懷藥,其實除此之外,懷藥還有很多,比如石韋、半夏、黃連、三參、天麻、柴胡等,其中有30多項被列入國家名貴藥物。

在沁陽至今仍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上古時代,神農氏身患重病,為醫治,他帶領文武百官、妻室家眷,跋山涉水,廣走民間。在一個秋高氣爽、晨氣沁脾的季節,神農氏來至懷慶一帶,當看到景色秀麗奇絕的靈山(今神農山)時,大發感嘆:“真乃神仙福地,藥山矣!”遂在此辨五谷嘗百草,登壇祭天,終得四樣草根花蕊和水服之,不日痊愈。又令山、地、牛、菊四官護值,因人而得名“山藥、地黃、牛膝、菊花”。這也就是后人所傳“四大懷藥”的神話起源。

當然,傳說是美麗的,至今沁陽神農山的老君洼一帶,還保留有“山藥溝”、“地黃坡”、“牛膝川”、“菊花坡”等地名。

根據地方志記載,自公元前734年衛桓公以懷山藥為貢品進獻周王室起,懷藥的可信歷史至少已有2000多年了。古代懷慶府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把四大懷藥加以炮制,寫入了歷史。

公元前608年,魯宣公又以懷地黃向周王室進貢;后又將懷牛膝、懷菊花列入貢品。此后一直到清代,懷藥都被列為皇封貢品,歲歲征收。歷代統治者征收懷藥貢品時,大都指地道名,非要留駕莊和大道寺地黃、大郎寨山藥、皇甫村菊花和小廟后牛膝不可。清時懷慶府河內縣令范照黎曾寫詩贊譽:“鄉民種藥是生涯,藥圃都將道地夸。薯蕷蘺高牛膝茂,隔岸地黃映菊花”,真實地描繪了古懷慶府人民種植四大懷藥的豐收畫面。

由于中醫治病養生,歷來非常重視藥材的出產地和加工炮制。孫思邈的《千金藥方》中說:“用藥必依本土。”因而中醫藥界有“非地道藥材,就沒有中醫”之說,懷慶府所產的懷藥以其獨具的確切療效為歷代醫家所看重。

根據《神農本草經》的記載:“山藥以河南懷慶者良。”宋代《圖經本草》也說:“牛膝生河內山谷……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真。”而《本草綱目》也記載:“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

所謂“物離其本土,則千周同而效異”,這也正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的緣由。日寇侵華期間,曾把懷藥主產區武陟的土壤運回日本研究,化驗后重新配制土壤試種懷藥,結果以失敗告終。這充分說明,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藥,離開了當地的環境,即使原樣的土壤,也難以結出原樣的藥材。

懷藥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積淀,因其療效獨特而號稱“懷參”,頗受國內各地百姓的喜愛。

正因為有了懷藥這一實打實的藥材,懷慶商人才有了能夠行銷全國的主打商品,可以不夸張地說,懷藥是懷商崛起的基礎。懷商的懷,不僅僅指的是懷慶之意,更可以指代懷藥之意。

除了懷藥,懷慶府還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從宋元時起,煤炭就行銷山東、直隸等地,民眾以為生計。正如當地一首民謠所唱:“九峪十八溝,窯洞如星斗,大小千條路,條條車馬稠。”此外,與煤炭業密切相關的冶鐵、鑄造等行業也發展起來,各種手工制品,如陶器、竹器等也是外銷的大宗商品。據統計,焦作地區帶“作”的村名歷史上曾有十幾個之多,且多以姓氏冠之,如馬家作、蘇家作、車家作、上白作等。這個“作”就是指作坊,可見當時手工業之繁榮。

優越的交通方便了行商

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懷藥,如果沒有便利的交通,也是枉然。

豐富的物產加以優越的交通條件,這是構建懷幫興起的兩大客觀因素。

古代懷慶府地區交通便利,自古以來就是南北交往的咽喉要道。據《河南郡志》描述:“太行北峙,沁水東流,近帶黃河,遠揖伊洛,舟車都會,號稱陸海。”而《明代一統志》也認為:“太行雄峙于后,丹沁交流其中,土曠民殷號稱小江南。”

懷慶府北倚太行,雖然與山西為雄山阻擋,但幸運的是,太行八陘中有三陘過往懷慶府,這無疑為懷幫的行商打開了通道。軹關陘、太行陘、白陘,這三條太行要道將山西與河南連接起來。

軹關陘,處在河南濟源市西北的山谷中,兩山夾峙,勢頗險阻,地當晉豫交通要沖,直通山西垣曲,是進入山西上黨(今山西長治)的第一通道;太行陘為太行八陘之第二陘,長20公里。在今天河南沁陽北、山西晉城南的太行山上。著名的羊腸坂道就是太行陘的一部分,一向為晉豫兩省之交通要沖;白陘,即盂門陘,位于河南修武北部的南關山,兩山聳峙,寬僅2米,地勢險要,古為晉豫交通要沖之一。

此外,在南部的黃河岸邊,自西向東分布著眾多黃河渡口,如孟津(即富平津)、汜水關、關陽、小營口、馬營口等,自古為黃河南北交通的通道。據鄭州大學崔來廷先生考證,明清時期懷慶府通商于全國各地,形成了12條貿易網絡和商業通道。因此,交通的便利,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懷幫的形成奠定了物質基礎。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6-03)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黃河延綿安武陟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