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焦作 >> 走進焦作 >> 印象焦作 >> 瀏覽焦作

神農與焦作茶文化

2013/11/8 10:58:13 點擊數: 【字體: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栽培茶樹的國家,也是最早開發利用茶葉并且用之為飲料的國家。

    據專家介紹,茶樹的起源至少已有六七萬年的歷史。茶被人類發現和開發利用為飲料,至少也有四五千年的歷史。

    依照《詩經》等相關文獻資料中記載,在史前時期,“荼”是泛指諸類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自從人們發現了一部分荼的飲用價值之后,“荼”才有了獨立的名字“茶”。

    在醫食合一的古代,藥食兼用的茶類植物有提神醒腦、防暑降溫、除瘴解毒、止渴消食等藥用功能,逐漸為人們認識和利用。

    茶由醫藥用品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飲料,嚴格意義的“茶”就順理成章自然而然產生了,其典型標志便是“茶”(cha)音的出現。郭璞在注《爾雅·釋木》的“槚”時說:“樹小如梔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今呼早采者為茶;晚取者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漢代時的“荼”字已有特指飲料“茶”的讀音了,“茶”由“荼”分離出來,并走上了“獨立”發展道路。但“茶”字的出現則是伴隨茶事的發展和商業活動的日益頻繁,是唐朝中期以后的事,也正符合新符號的產生晚于人們的社會生活這樣一種文字變化的規律。

    嚴格的說,茶的利用最初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動之中。古史記載和民間傳說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故事流傳至今,在焦作城鄉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焦作市的神農山風景名勝區,就是因為炎帝神農氏在這里辨五谷、嘗百草、設壇祭天,而得名神農山。神農山風景名勝區自古有炎帝祠。如今的炎帝祠位于今神農文化廣場北,祠內供奉著炎帝神農塑像。

    神農氏祭天的“壇”就在神農山的紫金頂上。2002年9月,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河南省古建專家組組長楊煥成等14位國內著名考古學家和古建筑專家在神農山紫金頂認真考證后,向世人鄭重宣布:“神農山是人類始祖——炎帝神農活動最頻繁、最集中的地方,炎帝神農的祭天壇就在河南省沁陽市的神農山紫金頂。”直到現在這里還留下了諸如神農山、神農壇、神農澗、神農廟、神農居、神農窟、百草坡等許多與神農氏有關的地名。

    自古以來,這里的民眾每年三月初三都要在神農山進行盛大的祭祀神農的活動。

    在原始社會,神農在焦作,歷經千辛萬苦嘗百草、辨五谷,制耒耜,創農耕,揭開了中華農業文明的序幕。

    茶圣陸羽在世界第一部關于茶的專著《茶經》中記載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這不是空穴來風的道聽途說,應該是信史。陸羽畢生獻身于茶文化的研究和創立,同時又是一位著名詩人、音韻和小學專家、書法家、演員、劇作家、史學家、傳記作家、旅游和地理學家。他一生鄙夷權貴,不重財富,酷愛自然,堅持正義。在唐代宗李豫先后“詔拜[陸]羽為太子文學,又徙太常寺太祝”時堅決拒絕不就,充分體現了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質。他在詩中充分表達了自己的志向:“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全唐詩》第308卷007首)。有這種道德風范的陸羽的論斷應該是可信的。

    據《懷慶府志·輿地志·溫縣》(2005年11月版)記載:“神農澗,在縣(城)西門內,舊傳炎帝采藥至此,以杖劃地成澗。”

    唐代著名史學家司馬貞撰寫的《補史記·三皇本紀》記載說,“神農以赭鞭(一種紅色的竹根)鞭(動詞,意為采掘)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而這種據說“紅色竹根”的竹子,恰恰就生長在焦作的丹沁竹林。

    焦作民間傳說:神農在野外用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微黃淳厚,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腦,神農遂判斷它既是一種飲料也是一種藥,這是中國飲茶的起源,也是茶作為藥用的起源。請看,炎帝神農氏祭天在焦作;神農“劃地成澗”在焦作;神農嘗百草、辨五谷在焦作;神農最早以茶等百草藥物治病救人在焦作……這些,都為焦作是茶的原產地之一,茶樹的最早發現,茶葉的開發利用最早在焦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古代典籍的記載和民間傳說的相互印證,為焦作的茶文化和歷史文化資源增添了光彩。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焦作市委統戰部(2012-6-1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