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開封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開封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留得彩燈耀古城

2013/9/4 14:21:31 點擊數: 【字體:

留得彩燈耀古城
心愿:傳統彩燈制作是民間技藝的綜合載體,希望有更多的人將這種富有民族記憶和特色的文化傳承下去。
留得彩燈耀古城

留得彩燈耀古城


    “汴京燈籠張”亦稱“汴梁燈籠張”,為開封著名彩燈制作世家。“汴京燈籠張”始于清朝,是清朝末期藝人張泰全的絕技。2008年,“汴京燈籠張”被批準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第七代傳人張俊濤已建成了“汴京燈籠張”彩燈博物館,“汴京燈籠張”彩燈制作傳習所正在籌備建設中。同時,他也在不斷搜集資料,要編一本關于中華傳統彩燈的書,盡可能全面地展示傳統彩燈。

    慈禧住開封 燈籠張出名

    我們家祖祖輩輩居住在開封,先祖張泰全少年時拜師學藝,青年時代即為開封城內制作彩燈的能手,是“汴京燈籠張”的創始人。道光二十一年,開封遭黃河水患,張氏父子舉家遷至山東濟寧謀生,為人做彩燈,因技藝精良,生活無慮。后來,張家燈籠第四代傳人、我的曾祖父張弘被聘為河東河道總督府的附屬“活戶”(為官府服務,由官府使用的工藝匠人)。同治八年,曾祖父隨河東河道總督蘇廷魁返回開封。光緒二十七年十月初二,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抵達開封,入住開封行宮。河南巡撫松壽等地方官吏為取悅慈禧,事前對行宮進行了大規模的修葺,開封知府派我的曾祖父張弘率工匠裝修、布置行宮。我的曾祖父帶著我爺爺張嘉義兄弟幾個去行宮做幫手。據清史記載:“行宮陳設壯麗,慈禧入內瞻仰一周,儼然有內廷氣象,甚為滿意”。從此,張家名聲大振,汴京人贊譽為“汴京燈籠張”。

    我父親張金漢8歲就跟著我爺爺學習燈籠制作,他做過鉗工、電工,懂得修表技術,后又師從畫家蔡得全先生習練繪畫。他在繼承家傳技藝的基礎上,又運用現代科技“聲、光、電”的新技術,創作出了幾百種新款彩燈,其中的千手千眼佛彩燈,有1048只手、1048只眼,獲1992年相國寺古都燈會和民間彩燈大賽一等獎。從那時起,父親一發不可收拾,全身心地投入到傳統彩燈的制作、研究和傳承上,直到2010年去世。父親60歲時學會電腦,他玩photoshop和coreldraw等軟件,連大學生都很佩服。他晚年身體不好,我特意為他搬了一次家,他卻把新家變成了又一個設計室,電腦、打印機、攝影儀一應俱全,他在電腦前一坐就是十幾個小時。我父親是積勞成疾,累垮的。

    實現父親遺愿 擴大彩燈影響

    我父親臨終前有三個愿望,一是建立“汴京燈籠張”彩燈博物館,二是建立“汴京燈籠張”彩燈制作傳習所,三是編一本關于中華傳統彩燈的書。為了實現父親的遺愿,也為了將中華民族傳統技藝傳承下去,我辭去了公司財務部經理的職務,專心做傳統彩燈。處理完父親的后事,我就開始著手設計和營建“汴京燈籠張”彩燈博物館,免費對公眾開放。2011年6月,彩燈博物館投入使用,現已接待了1萬多名中外人士,我義務為大家講解。父親的第一個愿望基本實現。

    “汴京燈籠張”彩燈制作傳習所正在加緊建設中,計劃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投入使用。現在傳習所里還很簡陋,只有部分設備、工具和操作臺。至于編書一事,我并不急于成書。現在我搜集到的圖冊有一二十本,文字材料如果用A4紙打印出來,估計也有一米多高,我所獲得的信息目前仍在不斷增加,只有把這些基礎工作做細,才能把書編好。

    以前我們家做彩燈是為了生計,現在制作彩燈是為了傳承文化。我肩上擔著兩種責任,從家庭層面來說,家族技藝需要傳承;從大的層面來講,這是一種社會責任,就是要呼吁更多的人來關注傳統文化。傳統彩燈是中國元素,是中華民族尋求認同感的標志性符號,尤其當外來文化包圍在我們周圍時,我更有責任做好、做強本土文化。

    維護傳統民俗做好彩燈事業

    中華民俗文化要復興,我覺得自己有很強的使命感,這是我堅持下去的精神動力,覺得沒有任何事情比做這件事更有意義。

    文化傳播需要過程,這是一個浸潤的過程。我做傳統彩燈始終堅持兩個原則,一是投入自己的精力認真去做,二是用行動引起他人關注并參與到這件事來。只有喚醒大家共同的文化保護意識,大家才有可能點點滴滴地付諸行動,傳統文化才會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我最近一直在進行關于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之間的探討,如何做到傳承,這是文化遺產面臨的普遍性難題。就彩燈制作來看,目前的市場、材料和較高的成本對傳承都有一定阻力。傳統彩燈要傳承下去,不僅要原汁原味地保留傳統彩燈的技藝,更要在此基礎上,加入時代的因素和符號,實現創新,讓彩燈適應市場環境而生存下去。所以,我的作品設計有一個總的原則,即傳統彩燈除了文化和審美愉悅之外,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能起到什么幫助。就是說彩燈要有實用價值,要用于居家生活之中,這才是彩燈的生命之源。

    記得我父親說過“要干的事情太多了,就算不吃飯不睡覺也干不完”,我現在才深切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內涵。傳統彩燈是綜合藝術,更是民間技藝的綜合載體,幾乎所有的民間工藝都可用到彩燈制作上,感覺自己一輩子也研究不完。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傳統彩燈,來學習彩燈制作,更希望有更多的人將中華民族的傳統彩燈傳承下去,讓彩燈的光輝照亮古城、照耀世界。本報記者 安娟娟 文 李蘭銀 圖【原標題:留得彩燈耀古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汴梁晚報 2012年10月20日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宋代磚雕藝術瑰寶——觀繁塔佛像磚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