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鄭杞祖籍杞縣。6歲以前,吳鄭杞像其他女孩子一樣快樂地生活著。然而,一次醫療事故奪去了她的聽力。從此,吳鄭杞便生活在一個寂靜的世界里。
吳鄭杞自幼喜愛書法,學生時代就練就了一手漂亮的毛筆字和鋼筆字。高中畢業后,吳鄭杞到鄭州市雕刻廠工作。也就是從這個時候,她開始走上了書法藝術的道路。1985年,吳鄭杞進入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現為中國美術學院)深造一年,成為浙江美術學院第一個聽障學員。在浙江美術學院,吳鄭杞系統地學習了書法理論、書法歷史的演變過程,并受到劉江、章祖安、王冬齡、陳振濂等名師親自教導,這對她日后的書法學習與創作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鄭州市雕刻廠工作時,吳鄭杞就幫助河南博物院、河南省工業展覽館等單位辦展覽,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吳鄭杞的書法技藝,也為她積累了很好的人際關系。河南博物院發現了這個人才,就要求把她調到河南博物院。吳鄭杞很自豪地告訴筆者,河南博物院出版的很多大型出版物都是她繪制的文物圖,尤其是《河南出土的建筑明器》那本書,里面有100多幅都是吳鄭杞繪制的。
“字如其人”。吳鄭杞的書法像她本人一樣,字字透出女子的明麗和自然之美,又不乏剛勁堅強的一面。細看吳鄭杞的書法,古樸之風和清新之氣會同時撲面而來,不論是清新古樸的小楷、恣肆豪邁的隸書,還是端莊淑雅的篆書,都散發出透人心扉的清香。吳鄭杞早年研習唐初名家和趙孟頫的小楷,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后來,她廣泛從魏志、漢碑、兩晉名家中汲取營養,追求一種高古、含蓄、樸實無華的意趣,生動又不失法度、嚴肅又不呆板。她用筆嚴謹沉穩,根植傳統,但又不僅僅拘泥于傳統。她的楷書在風格上多用晉人楷法,糅和魏碑趣味,仿佛有金石之聲;她的魏碑清俊遒勁,挺拔而又充滿拙氣,點畫之間盡顯風流;她的隸書師法漢隸,得其厚重大氣之美,字里行間呈現一派樸茂清正氣象。
吳鄭杞的作品還有一種“凈”與“靜”之美。凈中求靜,靜中求凈。在她看來,不管是道家的靜觀玄鑒,還是儒家的物心有合,抑或是佛家的漸修頓悟,都是讓人靜下來,努力用心去體驗、追求的一種“靜美”。
吳鄭杞認為,書法藝術是心靈的慰藉、人生的伴侶,她從來沒想過把書法作為生存的手段,所以經常參加一些慈善活動,把自己的作品義賣,捐獻給生活更困難的殘疾人。2005年12月,中國殘聯在北京成立了殘疾人書法家、美術家聯誼會,吳鄭杞參加了所有的活動和展覽。
吳鄭杞的書法作品曾入選現代國際臨書大展、海峽兩岸女子書畫聯展、中日女子書法交流展。獲河南省女子書法展一等獎、河南省直文化系統書畫展一等獎、第三屆中原書法大賽三等獎、河南省隸書展三等獎、中華文人書畫優秀小品展銀獎等。她本人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殘疾人書法家聯誼會副會長。2009年7月,第四次全國自強模范暨扶殘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吳鄭杞榮獲先進個人稱號,并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原標題:美麗的花朵靜悄悄地開 ——女書法家吳鄭杞其人其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