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帖學采百家
云平,在書法界是一個符號——功底深厚的實力派書法家。他從上世紀70年代踏入中原書法界,就很“亮眼”,被關注著。他一邊沉潛于教學,一邊習字,從1988年獲第二屆中原書法一等獎后,便一路獲獎,國家級的、省市級的,不勝枚舉。
云平說,大凡世上的事情沒有做不成的,凡是做不成的是你沒用心做罷了。自己的書法基礎是拼出來的,書法讓他傾其畢生而為之。云平在30多年前給自己起了個“樂苦齋”的齋號,他的理解是:學書是個寂寞之道,以苦為樂才能持之恒久。“學誰不是目的,學誰都是為自用。”啟蒙老師就學帖的一句話,讓云平多年后才明白此中有著極深的道理。
古人認為“用筆千古不易”,書法的根基是筆法,沒有筆法,書法之藝術性將無從談起。云平頑強地承襲碑帖之學。讀帖、臨帖等為終日之事,旨在把古帖造詣集于一身,融合百家之長,化解于無意之間,在無招有招之中,成就自己書法的大成之境。
這個過程中,智慧的云平偶得一法,謂之“合并同類項”,把各家一筆一劃之精妙合并,成自我之境。這一極其理性的數學理論竟被肆意縱情的藝術家所借用。但是,這并非簡單的合并,而是如蜜蜂采百花釀蜜,于悄然無聲之時不著痕跡地兼容并蓄,化裁無跡。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學習經典是一種繼承,但是并非毫無取舍,云平認為字隨人性,所以應以自己的性情為標準或取或舍靈活變通。由“有法”之門,逐漸進入到“無法”之境,最終達到隨心所欲、達其情性的藝術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