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歷史上繪畫藝術的黃金時代是北宋王朝。領率全國畫壇的最高機構,是設在東京的翰林畫院。宋雍熙元年(984年),太宗皇帝將許多流散四方的知名畫家羅致京師,成立了皇家畫院--翰林圖畫院,集創作、搜藏、研究、教授于一體,經過近一個半世紀的發展,將開封乃至全國的繪畫藝術推向了嶄新階段。
翰林圖畫院畫家(亦既畫院派)的作品,弘揚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注重寫實,風格工致精麗,聞名中外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便是這種風格的代表作之一。花院派以工筆花鳥山水著稱中國畫史,傅文用、崔白、郭忠恕、李唐、戴琬、高元亨、劉永、郭熙、蘇漢臣、蘇軾及徽宗皇帝趙佶等,在這方面都有極深的造詣,并有大批名作傳世。畫院不僅成為薈萃全國花壇巨子的地方,同時還經過嚴格考試和推薦,招收學生,傳授繪畫技藝,培養了許多著名的畫家。正是由于畫院派的推動,使得當時的東京成為人才迭出的繪畫勝地。
元代,開封產生了知名畫家王圭、蔣氏等。其中,王圭共畫山水,布局繁密,意趣幽遠。因開封當時是中原首屈一指的城市,外籍來此從事繪畫創作的不乏其人。明代開封城市復興,文化方面在趨繁榮。出現了張路、張成龍、張欽、孫文宗等著名畫家。其中三張善畫善山水花鳥,張路有代表作《山行落帽圖》傳世。劉源、王宮午等著名畫家出自開封,并留有畫作。劉源的山水人物超邁古健,多有奇氣,寫意花鳥及龍水皆妙。王宮午同樣工于山水、人物、花卉,尤善墨龍。從今日開封存留的文物古跡及其彩繪建筑看,清代在此從事繪畫創作者甚多。如龍亭、相國寺、禹王臺、延慶觀、山陜甘會館等,都可看到清代畫家留下的墨跡。(來源:中國華文教育網)【原標題:開封的繪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