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走進開封 >> 印象開封 >> 瀏覽開封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探訪中原華夏天帝之國“昆侖山”(二)

2013/3/27 14:34:12 點擊數: 【字體:

 
    二、昆侖山的地理位置
 
    從上述情況來看,昆侖山在黃帝帝都“軒轅丘”的西部,在炎帝帝都“空桑”的西北部。
 
    (一)登封告成“天地之中”曾被唐代遺棄。按照確定昆侖山位置的兩個基本條件,中原的登封告成“天地之中”不在早期的昆侖山范圍之內,只有開封岳臺的“天地之中”在其范圍之內。
 
    登封告成的“天地之中”地處中原昆侖山地區以西,甚至在“五行”中白帝少昊帝都“玄囂”(今鄭州滎陽東北30公里的廣武山,即囂山)之西,距離黃帝帝都軒轅丘的“神州”和炎帝帝都空桑的“赤縣”則更遠了一些。據北宋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鑒•卷第二百一十二》記載:公元724年,“壬子,命太史監南宮說等于河南、北平地測日晷及極星,夏至日中立八尺之表,同時候之。陽城晷長一尺四寸八分弱,夜視北極出地高三十四度十分度之四;浚儀岳臺晷長一尺五寸微強,極高三十四度八分。”可見,在登封陽城測得“晷長一尺四寸八分弱”的數據,不如在鄭國東北部和衛國西南部的開封浚儀岳臺測得“晷長一點五尺微強”的數據更準確,也更符合《周禮》等古籍中對昆侖山“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的歷史記載。因此,唐代便將“天地之中”由登封陽城改為開封浚儀岳臺之地。之前,登封 “陽城”也改作“告成”。
 

探訪中原華夏天帝之國“昆侖山”(二)

古代日晷圖
 
    (二)昆侖山的外貌特征和范圍。古人認為,昆侖山是有青、紅、白、黑和黃等多種土質形成的丘陵,由于受上古時期海水倒灌內陸和海潮漲落沖刷的影響,形成了三層(一說九層,即多層的意思)階梯形的黃土丘陵。
 
     對此,西漢劉安《淮南子》有較為詳細記載:“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意思是說,作為第一仙山的昆侖山有上下三層,最下一層叫“涼風山”,登上去的人可以長生;中間一層叫“懸圃”,登上去就身有靈氣,能呼風喚雨;最上一層叫“玄圃”,是昆侖山巔,登上去可升天成神,是太古(也稱“太極”、“太一”)之帝,如盤古、伏羲氏、女媧氏等居住的地方。所以,古代也有“太(泰)山”之稱。
 

探訪中原華夏天帝之國“昆侖山”(二)

女媧造人圖
 
    據漢代劉向《新序•刺奢第六》記載:“魏王將起中天臺,令曰:‘敢諫者死。’許綰負蔂操鍤入曰:‘聞大王將起中天臺,臣愿加一力。’王曰:‘子何力有加?’綰曰:‘雖無力,能商臺。’王曰:‘若何?’曰:‘臣聞天與地相去萬五千里,今王因而半之,當起七千五百里之臺,高既如是,其趾須方八千里,盡王之地,不足以為臺趾。古者堯舜建諸侯,地方五千里,王必起此臺,先以兵伐諸侯,盡有其地猶不足,又伐四夷,得方八千里乃足以為臺趾,材木之積,人徒之眾,倉廩之儲,數以萬億度。八千里以外,當盡農畝之地,足以奉給王之臺者,臺具以備,乃可以作。’魏王默然無以應,乃罷起臺”。
 
    意思是說:戰國時期,開封魏國大梁的魏襄王決定建造一座天下第一高大的臺閣“中天臺”。有個叫許綰的人背著筐、拿著鐵鍬趕到王宮求見魏襄王。一見面,他就裝作非常誠懇的樣子對魏襄王說:“聽說大王要建一座‘中天臺’,我愿彰來助大王一臂之力。”見到這個主動前來幫自己建造高臺的人,襄王自然很高興,當即問他:“你有什么力量能夠幫助我呢?”許綰說:“我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我只是想同大王商量一下建臺的計劃,并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襄王連忙高興地問:“你有什么高見?快講來我聽聽。”許綰不慌不忙地說:“大王,您在建造高臺之前,我看先得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襄王大惑不解:“你這是什么意思?”
 
    許綰說:“我聽說天地間相距一萬五千里,‘中天臺’的高度剛好是它的一半。要建造這樣高的臺,臺基就得達到方圓八千里。現在拿出大王的全部土地,我看也遠遠不夠做臺基的。古時堯、舜建立的諸侯國,土地一共才方圓五千里。所以大王要建造‘中天臺’,首先就得出兵討伐各諸侯國,把它們的土地全部占領;這還不夠,還得再攻打四方連遠的國家,得到方圓八千里的土地之后才算湊齊做臺基的土地。另外,造臺所需的材料、人力,造臺人需要吃的糧食,這些都要以億萬為單位才能計算。同時,造臺后只有在方圓八千里以外的土地上才能種莊稼,要供應龐大的建臺人吃飯,不知道還得要多少土地才夠用呢。所有這些,都必須準備好了才能動工。所以您應該先大規模地打幾年仗,然后再準備建臺的事。”聽了許綰的這番話,魏襄王目瞪口呆,感到自己的計劃確實有點不知天高地厚,同時又覺得許綰的分析很有道理,于是放棄了造“中天臺”的想法。
 
    據分析,魏國襄王要建造的中天臺,就是上古時期伏羲女媧昆侖山、舜帝九成臺、夏桀傾宮的所在地。從上述記載中,我們還可以得到一個信息,堯、舜時期天國的土地方圓僅有五千里。如果考慮到古代度量比現在度量要小一些的差距,堯、舜天國的土地還不足開封市土地面積的一半。如果魏國許綰所言不錯,那么堯、舜時期天國,即“中央之國“的土地面積不過如今中原兩三個縣的的面積,與我們分析判斷的昆侖山范圍基本相當。
 
    (三)西部文化無法圓滿解釋昆侖山之謎。到了西周以后,開創了以西部地區強悍民族建立王朝為政治中心的歷史時期。因此,西周、秦漢、隋唐時期,帝王都多建在西部地區,昆侖山在中原的人文歷史逐漸被人淡忘,轉而被西部的昆侖山神話所取代。即便到了大唐時期,其文化也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很大影響。宋人朱熹概括地說:“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閨門失禮之事,不以為異。”這就是西部地區及其文化至今無法圓滿解釋昆侖山人文歷史的根本原因。
 
    (四)中原文化是***昆侖山之謎的唯一途徑。開封、中牟一帶的逢池、圃田地區,是盤古、伏羲、女媧、炎帝、黃帝及其后裔的生存之地,也是歷代皇、帝、王者禁忌的苑圃之地。
 
    1、秦漢時期,在開封尉氏西北部一帶曾建立平陸縣、苑陵縣,都與上古時期的昆侖山華夏文化有關。
 
    “平陸”地名的出現,與先秦古籍《山海經》記載的昆侖山黃帝下都長著虎身人頭、九條尾巴的守護神、開明獸“陸吾”氏的歷史傳承有關,也與開封古稱“陸海”的地名有關。據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記•第十篇•游太華山日記》記載:“余入自大梁,即開封之古稱,平衍廣漠,古稱‘陸海’”。 周末秦初時期的開封“平陸”,要比公元742年唐朝(天寶元年)始稱縣的山西平陸要早約千年歷史。
 

探訪中原華夏天帝之國“昆侖山”(二)

古籍·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記》
 
    “苑陵”的“苑”,則與其北部昆侖山顛神仙居住地玄圃,以及歷代帝王逐鹿,即狩獵麋鹿等“海陸”禽獸的苑圃有關。山顛的“玄圃”有奇花異石與各式美玉,是“能使風雨”的“黃帝之園”;山的最下一層就是“涼風山”,這里的氣候因為受當地蓬池、圃田等湖泊水溫的影響,一年四季都刮著清爽的涼風,讓人感到像進入仙境一樣輕松爽快。
 
    2、到了青陽氏政權末任帝嚳時期,女狨氏簡狄在昆侖山,即青丘山玄池“玄鳥生商”。其中“帝嚳”和“簡狄”,就是商人始祖“契(xie,即閼伯)”,又稱“盤侯”的父母親。據北宋《太平環宇記•卷一》記載:開封浚儀有“青丘,亦曰玄池。女娀簡狄浴于青丘之水,有玄鳥遺卵,吞之,生契。即此水也”。說明盤古、伏羲、女媧和炎黃時期的“昆侖山”,在青陽氏帝嚳時期已經改稱“青丘”山、“玄池”了,也說明“盤侯”“契”曾經在昆侖山,即青丘山一帶居住生活。
 

探訪中原華夏天帝之國“昆侖山”(二)

女狨氏簡狄青丘山玄池“玄鳥生商”圖
 
    “玄池”的“玄”,為黑色,故稱“黑池”,就是開封西北十公里處的高莊、后崗一帶,而“青丘”山又在那里呢?
 
    3、開封地方志專家王宴春先生提供了一條線索:“黑池”西部有一個地名叫“青谷堆”的地名,這里歷史悠久。經查南北朝《魏書•志七》記載,浚儀(開封)有“圣女淵,雉臺” ,就位于青谷堆一帶。
 
    根據這一線索,我們在西晉酈道元《水經注》中找到了“圣女淵”的具體方位:古役河自新鄭縣北流中牟縣南,“役水又東北逕中牟澤,即鄭太叔攻萑蒲之盜于是澤也。其水東流, 北屈注渠。……渠水又東流而左會淵水,其水上承圣女陂,陂周二百馀步,水無耗竭,湛然清滿,而南流注于渠。渠水又東南而注大梁也。”其中“中牟澤”,也稱“萑蒲(葦)澤”,在中牟縣東北約10公里官渡鎮東板橋村的南北一帶,這里東北距“青谷堆”15公里;“渠”,就是大禹治水的浪蕩渠;“淵水”,因地處“圣女陂”下游之地,又稱“圣女淵”;“大梁”,就是浚儀,即開封。關于“圣女”是誰的問題,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女部》記載:“媧,古之圣女,化萬物者也”。東漢學者高誘《淮南子•覽冥訓》注釋:“女媧,陰帝,佐戲治也”。其中“戲”是指陽帝伏羲?梢姡“圣女淵”、“圣女陂”中的“圣女”,就是指陰帝“女媧”。
 
    從地理位置來看,“圣女陂”在青谷堆,即昆侖山、青丘山天池所在地。由于女媧、西王母、簡狄、嫦儀等女系部落的酋長,即“圣母”、“圣女”居住在這里,所以此地也稱作“圣女陂”。其實,“陂”就是“池子”,即“天池”。
 
    (三)上古時期開封、中牟地理環境符合昆侖山地貌。上古時期的開封、中牟一帶,河湖交叉橫流,黃土被沖積形成臺、崗、山、丘,各種動植物繁衍茂盛,三皇五帝在此設立占卜日月星辰,制定歷法的“儀”地,是盤古開天后“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五行”學說的發源地,也位于東春、南夏、西秋、北冬之中,是適合人類居住的好地方。
 

探訪中原華夏天帝之國“昆侖山”(二)

天國“兩儀”(春門、秋門)位置圖
 
    這里有許多因海水漲落沖刷所形成的梯形臺崗山丘,低的十幾米,高的百米以上,其中以昆侖山為最高。昆侖山不是現在中原最高的山,僅僅是中原之內“中央之國”最高的土崗丘陵,所以也稱“昆侖丘”、“西陵”。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些神“仙”就是自盤古到西周之前的三皇五帝。
 
    找到了昆侖山的大致位置后,我們決定走訪這一上古時期先皇先帝的圣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議政網(2012-6-8)作者:韓鵬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兔袼拙W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