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中午,記者跟隨對地方文化史頗有研究的劉海永來到中山路朱雀苑廣場,探訪朱雀門遺址。
劉海永告訴記者,朱雀門是北宋東京城內城的正南門,唐代稱為尉氏門,五代后梁稱高明門,后晉改稱熏風門,北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改為朱雀門。“北宋擁有皇城、里城和外城,朱雀門便是當時里城的正南門。”劉海永說,經勘測探明,北宋時的朱雀門,在今市建行前朱雀廣場靠中山路路面之下深約8米處。
據劉海永介紹,之所以稱之為朱雀門,是因為古人認為,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其神,東方青龍(也叫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號稱“四靈”。因為朱雀是南方之神,城市的南門因此又被稱作朱雀門。
劉海永說,朱雀門位于北宋東京城中軸干道御街上,與皇城的宣德門、外城的南薰門在一條南北線上。朱雀門的北邊便是御街與汴河交匯處的州橋,南邊不遠是御街與蔡河交匯處的龍津橋,是北宋時期東京城內主要的交通干道,其位置十分顯要。因此,每逢重大盛典,皇室出宮必經此朱雀門。“自州橋至朱雀門,兩邊皆是酒樓、飯店、香藥鋪、茶館和其他商店,車水馬龍,百貨云集。特別是夜市更是各地風味應有盡有。這里的食品也隨著季節不斷變化品種,夏天有各色冷飲,冬天添加炸烤熟肉,每天這里熱鬧非凡,買賣交易直至三更。朱雀門是北宋著名建筑學家李誡主持修筑的,他在主持修建皇城的朱雀門后,用小篆書寫了《重修朱雀門記》,進呈給皇帝宋徽宗,徽宗看了李誡所寫的《重修朱雀門記》后,非常賞識,馬上下旨把它刻在碑石上,立于朱雀門下。”劉海永說。
20世紀90年代,由于中山路拓寬改造,位于宋朱雀門遺址西側的封吉府街被整體拆除。
在朱雀門遺址旁邊建造了一座集花草、樹木、綠地、噴泉和露天長廊于一體的公共休閑、游樂場所,因它臨宋朱雀門而建于是稱為“朱雀苑”。
雖然現在朱雀門遺址深埋于地下,但是朱雀苑廣場優美的環境和熱鬧繁華,讓人仿佛置身于當時繁華的北宋東京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