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開封 >> 走進開封 >> 印象開封 >> 瀏覽開封

大美開封 風雅汴梁:河南貢院 見證科舉制度廢除

2014/12/10 10:02:25 點擊數: 【字體:

 

    河南貢院是進行科舉考試的場所,在歷史上歷經變遷、修復,為封建統治者選拔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作為科舉制度的終結地,在我國的科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我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以杜佑《通典》記載的始于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的說法來算,到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廢除為止,有近1300年歷史。在河南貢院舉行的最后一場甲辰會試,實質上就是為科舉制度敲響的喪鐘,在中國歷史上有其特殊意義。

    科舉制度至今已廢除百余年,曾經遍布全國各地的貢院,留存下來的屈指可數。河南貢院如今也是遺跡寥落,圖片、資料難得一見。河南大學在90年校慶前,重建了一座二層高的河南貢院執事房。執事房前立有兩通碑刻,一通是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田文鏡撰寫的《改建河南貢院記》;另一通為《重修河南貢院碑記》,于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立。碑文詳盡記載了河南貢院遷址、興建及修復的情況,頗具歷史價值。新中國成立后增建了兩個碑亭,對兩碑進行覆蓋保護。

    河南大學明倫校區正是建在河南貢院原址之上,昔日的“八股取士”之地,如今成了國內外頗有影響、人才輩出的現代高等學府,其變化可謂天翻地覆。如今,兩通碑刻見證了科舉制度的終結,也見證了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和發展。

    初冬的一個上午,記者來到河南大學明倫校區。離河南貢院執事房尚有一段距離,兩個碑亭首先映入眼簾。遠遠望去,它們像是兩尊守護神,盡職盡責地守護著歷史遺跡。走近碑亭,發現立有一塊書著“開封市文物保護單位貢院碑”等字的石碑。

    據對開封文史頗有研究的劉海永介紹,全國各地的貢院自科舉制度廢除后便不復存在,僅留下一些遺跡可尋。河南大學明倫校區兩個四角碑亭內各立有一通清代河南貢院碑刻。右邊是《改建河南貢院記》,高2.16米,寬0.96米,碑文由時任河南巡撫的田文鏡撰寫。左邊是《重修河南貢院碑記》,高2.66米,寬1.07米,碑文由時任河南巡撫的牛鑒撰寫。經過一個多世紀的風雨洗禮,碑上所刻內容雖已很難辨認,但依稀可認出碑文字體工整,堪稱書法佳作。碑頭有雙龍騰飛于黃河巨浪之上的石雕,圖案依稀可見。

    清光緒年間,八國聯軍攻進北京,慈禧被迫逃出。這次經歷對大清國“老佛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她采納大臣建議,有限度地實施新政。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農歷八月,她從西安起駕回北京,總共走了3個月,其中在開封停留了33天。在開封時,她批準了山東巡撫袁世凱的山東學堂事宜及試辦章程,并將該章程“通行各省”,令“立即仿照舉辦”。同年農歷十月廿四,即頒布興建學堂新政后第9天,隨著教育新政大方向的確定,有關科舉制度改革的事逐漸清晰。慈禧此時作出安排:各地耽誤的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鄉試,延期至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補行;而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被耽誤的會試,延期至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進行;順天鄉試暫借河南貢院舉行,河南鄉試錯后兩個月舉行;而次年的會試,“仍就河南貢院辦理”。

    科舉考試原本3年舉行一次,因要補行被耽擱,前后兩屆考試便不再隔年進行。慈禧“借闈”河南的安排,延續到了下屆考試。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舉行的順天鄉試、河南鄉試和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舉行的會試,都在河南貢院舉行。

    劉海永說,明末大水灌城,河南貢院被淹沒,清初,河南鄉試改在輝縣百泉書院舉行。因輝縣位置偏僻,于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利用周王府舊址修建了河南貢院,內有號舍(用來考試的房間)5000多間。因周王府地勢低洼,加上后來有人在此挖掘地下器物,河南貢院東、西、北三面形成水塘。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河南貢院遷至開封城東北隅的上方寺內(今河南大學明倫校區)。《改建河南貢院記》記述了這次遷址的原因及新舊貢院前后的情況。新建的河南貢院有號舍9000余間,規模擴大近一倍,但每逢考試仍不夠用,不得不搭建草席棚子,以容納更多的應考士子。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河南貢院進一步擴大,號舍增至11866間,頗具規模。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黃河決口,大水圍城8個月,河南貢院所在的開封城東北角是水勢最洶涌的地方,為了修護城墻,遂將河南貢院拆毀就地取材。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河南貢院重修,新建公所783間,修葺舊號舍1857間,重建號舍10009間,鑿井5眼,煥然一新。《重修河南貢院碑記》記述了這次修建的情況。

    據考證,河南貢院大門坐北朝南,門面寬五間,上懸書有“河南貢院”四字的墨字匾。進入院內,經二門,過龍門,迎面是貢院主體建筑——二層的明遠樓。明遠樓之北,是三堂七間的至公堂,其后是內龍門,門內依次是聚奎堂、會經堂和文明堂。從龍門到文明堂,形成了河南貢院的中軸線。在中軸線兩側,集中建有南向成排、形如長卷的號房,稱為東西文場。成排的號房被隔成一個個小房間,寬四尺,進深八尺,每位考生占用一個房間。不管考舉人還是考進士,都要考3場,每場考3天,共計9天。考試期間,考生不能出來,吃、喝、拉、撒、睡都在房間內進行,考完一場才能出來放風。

    經過道光二十二年的重修,河南貢院與北京順天貢院、江南貢院、廣東貢院一樣,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貢院之一。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因庚子之亂,順天貢院被焚,全國選拔進士的會試在河南貢院進行。“河南貢院本是鄉試考場,是全省秀才考舉人的地方。會試應在順天貢院舉行,但因八國聯軍入侵,順天貢院被他們焚燒。光緒、慈禧作了一個應急的決定,將河南貢院作為會試考場。”劉海永介紹說。這樣一來,河南貢院就增加了額外的負擔。隨著清王朝步入尾聲,清廷宣布:自丙午科(公元1906年)為始,所有鄉試、會試一律停止。“河南貢院舉行了中國科舉史上最后一場考試,近1300年的科舉制度在開封結束。”劉海永強調。

    劉海永說,辛亥革命后,河南貢院改為河南省參議會會址,后來國民黨河南省黨部設立于此,之后,河南大學醫學院設立在此。新中國成立后,河南大學醫學院遷走,其址歸河南師范學院,后改名為河南大學。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唐代孟郊的《登科后》道出了科舉制度為封建時代學子帶來的巨大變化。始于隋唐,在宋代達到頂峰,最終在清末走向消亡的科舉制度,確實對古代中國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它從產生伊始就擔當了為封建政權選拔人才、鞏固統治基礎的大任。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的人才,助力各王朝不斷走向繁盛,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歷史。但是,發展到明清時期,“八股取士”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科技、文化難以進步,日益落后于西方先進的現代文明,最終被西方國家以先進的文明打開“天朝上國”的大門,也打開了中華民族那一段不堪回眸的“被動挨打”的屈辱歷史……

    從兩通碑刻到河南貢院執事房的這段路并不遠,不到80步就能走完。但是,這段路卻承載了古代眾多頭懸梁、錐刺股學子的殷切希望和深深向往!

    穿過兩通碑刻之間的走廊,一條青石板小路呈現在面前,河南貢院執事房就坐落在青石板小路的另一端。這是一座古樸、肅穆、莊嚴的古式建筑,外表是簡單而堅固的青石磚,分上下兩層,各有7根青石磚組成的柱子和6個房間。沿著青石板小路向前走,周圍相隔種著幾棵梧桐樹和一棵四季常青的柏樹,路兩邊的草地依舊青翠,黃色的落葉點綴在草地上,別有一番景致。走在青石板小路上,陽光透過梧桐樹枝的縫隙,投下斑駁的碎影,宛若要把人的記憶帶回久遠的從前……

    駐足在河南貢院執事房前,回望兩通從歷史中一路走來的碑刻,記者感受到了當今我國教育事業的巨大改革和發展。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2014-12-10)
0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