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中午,與幾位文友一起,探訪開封的“名古屋”,原打算只看兩處,沒想到,在行走的過程中,又發現了5處。對于我們來說,真的是意外之喜了。
第一處是有名的劉家宅院。以前來過這里。但那時的房子,被分隔成了三個院落。現在好了,整個劉家宅院被重新連接在了一起,看來恢復舊貌指日可待。面對古老的海棠樹和石榴樹,我只能默默地猜想,它們曾見過什么人,曾目睹過什么樣的豪華生活。
有一顆椿樹,奇跡般地從墻縫里長出,而長出墻的部分,又絕像一只可愛的獅子狗。希望在整修時,這棵椿樹能被保存下來。
在古觀音寺大門的對面,我意外地發現了一處古房子。門樓陳舊斑駁。樹被一藤翠綠的葡萄覆蓋著。走過門樓,一處古屋赫然現于我的面前。房屋確實很古老了,像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但從窗戶上那精致的磚雕,你也可看出它那昔日的風采。可惜的是,主人不在,我們無法問出此屋的來歷了。
往東走不遠,又看到一棵石榴樹。看此樹上的木牌,此樹已有100多年的樹齡了。在這棵石榴樹的東隔壁,又是一座古舊的門樓,可惜的是,門樓后的房子已被拆掉重蓋了。院里的一位老太太非常熱情,告訴我說,這里原來是開封日報社,我聽后真的大吃一驚,看來,沒有別的解釋,只能搬出“緣分”這個詞。
到了樂觀街,看到了一棟被爬墻虎覆蓋的樓房。在這座樓房對面,有一座古舊的門樓。在這座門樓里面,就隱藏著我們要找的田進士宅院。
昔日的四合院,已被新建的房屋填滿,只留下了窄窄的過道。但正房那精致的花格窗子,仍然顯出一幅貴族氣派。繞過這座房子,后面還有一處清代風格的正房。斑駁的地面,雕花的門窗,彰顯著此處宅院昔日的繁華。
在南教經胡同,我們也看到了一處老房子,樣式和觀音寺對面的那家一模一樣,可惜廂房剛拆掉。據主人講,此房子原來曾駐過一位國民黨的少將師長。至于何時所建,他也說不清楚。
在草市街,有一座古門樓很奇特,可惜正屋已被拆掉。此門樓北邊有一門房,南邊是一小小的儲藏室。
最后,我們來到了群英幼兒園對面的天主教堂。教堂內,琴聲悠揚,一位修女正在練琴。眺望著高高的穹頂,我于剎那間忽然感到了一種異樣的信息,一種使我能夠對世界、對宗教重新理解的信息。這種信息純凈、高遠,魅力無窮。
教堂兩邊的紅樓也是一座古建筑,紅樓下有一處地下室,很別致,我們走下去看了看。地下室很暗,很潮濕。
紅樓的花墻很獨特,很想去里面看一看,守門人不在,說是辦公的地方,不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