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歷史傳說 >> 傳說賞析 >> 瀏覽洛陽

洛書賦

2013/5/30 14:23:35 點擊數: 【字體:

  
    上古蠻荒,史前朦朧。江河泛濫,民不聊生。天降斯人,業勤禹公。治洪防患,安撫民生。禹治洪水,壇祭通靈。玄滬神龜貢書①,肇始華夏文明。禹識洛書,龜負背文。龜背之圖式,有序而均衡。縱橫之數理,自然而天成。“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中央”②,縱橫斜之數,合和皆十五,洛書是也。古往今來,精典鴻論。大哲大理,飽含精蘊。

  河出圖,洛出書③。先民思維,圣人感悟。文明起源,數字鼻祖。羲皇因之演八卦,禹王則之創洪范④。洪范之九疇,蓋六十五字,⑤河圖乃天象,哲學之開端;洛書為九宮,涵蓋之萬千。陳摶先師精論,邵雍朱熹肯定。自古史冊載譽,歷代帝王履跡。碑石勒千古,詩賦累載之。

  河圖洛書兮,河洛文化之標志,先民思維之成就;河洛文化兮,中原文化之核心,華夏文明之源頭;中原文化兮,傳統文化之精髓,中華文化之主流。河圖洛書成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源;三代之居⑥昭中華傳統文化之正統;河洛兒郎銜中華傳統文化之外延;十三朝都彰中華傳統文化之厚重。河圖洛書,奧妙無窮;其小無內,其大無外;用之言天樂其中,用之言地于其內,用之言人而不外。數理之家,演勾股之幻方;音樂之師,定五音而流暢;天文學者,觀九星之八象;周易學家,推五行定吉祥;語音匠師,分四聲之陰陽。中醫之道,定穴位治寒傷;建筑理學,以九宮筑方城,源遠流長;三皇五帝,據河圖推哲理,福佑天祥;帝王將相,奉洛書倡和諧,帝業永昌。

  黃河滔滔,洛水悠悠。承接上古,緣啟王侯。黃河母親神圣,洛河文明悠久。遙遙洛河,千里長流。文明源遠,底蘊深厚。臺岸仰韶遺址,遍地彩陶遺留。豫西洛寧,人杰地靈。洛水清幽,山川形勝。茂林修竹,文耀書城。洛書賜禹地,肇啟人脈之毓秀;文明之源頭,彰顯地脈之鐘靈。身臨其境,丹情頓生,精研洛書九疇,嘆賞神女⑦垂芳。遙想“武帝去來羅袖盡,野花黃蝶領春風”。靈龜負書處,圣賢經行地,妙語神筆題。石刻鐫哲理,誰解千古謎。傾八方文人騷客于陶醉,引無數英雄豪杰乎悠哉。則留下“村杏野桃繁似雪,行人不醉為誰開”。竹林嵌座洛神廟,廟前并豎洛書碑⑧。清碑“洛出書處”留張漢;魏碑“洛”字守滄桑。代有騷客遨游,驚世筆墨遺留;圣賢暢游龜窩,摩崖石刻⑨清遒。詩曰“引蔓緣崖步澗泉,鳥聲正爾弄清妍。潛蹤莫遣驚飛去,留于游人當管弦”。堯天舜日禹疏流,倉圣悟理萬戶收。森森松柏翳翠嶺,泱泱洛水致陽侯。靈龜負書大禹錄,神女古碑字尚留。遠望蓬萊即在此,游人酣醉不再求。

    國運鼎盛,民富國強。文脈傳承,全球所向。洛書勝跡,文明曙光。歷代先賢,刻石昭彰。價值連城,策力弘揚。期先見之明哲,著眼光于方長。融巨資而開發,必盆滿于厚償。為文化之尋根,建河洛之走廊。拜洛書之圣尊,筑社會之太康。促民族之團結,托華人以厚望。得洛書行天下,積功德而無量。史冊以厚載,功高譽九州。妙章啟后世,古碑銘千秋。河圖之玄妙,洛書而空靈,中華之瑰寶,魅力而無窮。圣王作則處,丹青一枝秀。尋源至天中,河洛著風流。

  注釋:

  ①大禹治水成功后,在洛寧西長水的龍頭山設壇祭天時,有神龜背負洛書從玄滬河(龍頭山西2公里處)游至洛河獻給大禹。

  ②北宋陳摶定論的洛書九宮圖式。

  ③《周易·系辭》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④大禹依照洛書在龍頭山劃天下為九州,又創立了如何治理九州的治國大法“洪范九疇”。今龍頭山有敘疇坪遺址及古碑佐證。

  ⑤“洪范九疇”六十五字:初一曰五行(“五行”,即“水、火、木、金、土”)、次二曰敬用五事(“五事”,即貌、言、視、聽、思,“敬用五事”指:態度要恭謹嚴肅;說話要和順,說話和順辦事就順利;認識清楚就能辨別是非;聽事聰敏謀事就能成功;思慮要通達,思慮通達就能圣明)、次三曰農用八政(“農用八政”,即管理民食、管理財務、管理祭祀、管理建筑、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賓客、治理軍務)、次四曰協用五紀(“協用五紀”,即要和歲、月、日、星辰、歷數協調一致)、次五曰建用皇極(“建用皇極”,即樹立皇極的威信,并建立遴選官員和賞罰的標準)、次六曰乂用三德(“乂用三德”,即治理天下要以正直為本,必要時又要剛柔并濟,或者以剛制勝,或者以柔制勝)、次七曰明用稽疑(“明用稽疑”,即通過龜卜和誣占以探詢上天的旨意,同時,參照卿士、民眾和自己的意見作出判斷和決定)、次八曰念用庶徵(“念用庶徵”,即通過雨、晴、暖、寒、風等氣候變化以判斷年景和收成)、次九曰饗用五福,威用六極(“饗用五福”,即通過壽、富、康寧、好德、善終“五福”勸導人向善;“威用六極”,即通過夭折、多病、憂愁、貧窮、丑惡、懦弱警戒和阻止人們從惡)。

  ⑥《史記·封禪書》曰:“昔三代之居,皆河洛之間。”

  ⑦神女即洛神,又名宓妃(伏羲氏的女兒),在洛寧長水洛河段有宓妃溺水的遺址和明代碑刻。

  ⑧洛寧長水現有洛神廟,廟前有兩通洛書古碑,東邊一通為漢魏遺物,正面碑文僅剩一“洛”字;西邊一通為清代所立,正面為“洛出書處”四個大字。古來相傳,“神龜貢書”即在此河段。

  ⑨洛寧長水洛河北岸的玄滬河內,有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進士劉武臣(曾任廣東道監察御史)“游龜窩至此偶成”摩崖石刻。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日報 2012-03-19 作者:曲脈旺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