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工藝 >> 工藝賞析 >> 瀏覽洛陽

御繡牽手“雙世遺”——洛陽雀金繡記

2014/7/2 17:16:09 點擊數: 【字體:

御繡牽手“雙世遺”——洛陽雀金繡記

  絲綢之路和大運河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洛陽作為絲路的起點和大運河的中心已為世界所公認。絲綢之路,是絲綢文化的傳播之路。大運河,也是絲綢文化傳播之河。作為絲綢的故鄉,洛陽曾經產生過諸多絲綢瑰寶,曾經的皇家御繡——雀金繡就是其中的神品,它正是大運河和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的獻禮。千百年來,雀金繡工藝在洛陽代代傳承。

  1、安樂公主百鳥裙

  安樂公主,是唐中宗李顯幼女,生于李顯被貶謫房州途中。出生時,李顯脫下自己的衣服包住小嬰兒,故小名曰裹兒。武周圣歷元年(公元698年),安樂公主隨父母重返神都洛陽。神龍元年(公元705年),李顯即位,裹兒被封為安樂公主。李顯對其恩愛有加,公主窮奢極欲。

  她擁有兩件百鳥裙,都是曠世珍品。百鳥裙是由負責備辦宮中衣物的機構尚方監制作的,采百鳥羽毛紡織和刺繡而成。此裙的顏色令人眼花繚亂,不知其本色,從正面看是一種顏色,從旁看是另一種,在陽光下呈一種顏色,在陰影中又是另一種,裙上閃爍著百鳥圖案。

  百鳥裙的制作,需要用金線、銀線、雀毛線、絲線巧妙地緙絲和刺繡,這需要有很高的技巧。同時,這些金線、銀線也可以編織成裝飾性金絲畫。洛州昭成佛寺里,有安樂公主命人制造的百寶香爐一只。香爐高三尺,開有四個門,紫紅色的橫梁欄桿,上面飾有花、草、飛禽、走獸以及諸位天女樂妓、麒麟鸞鳳、白鶴飛仙,都是用金線、銀線緙絲而成,每個人物都輕盈姣好,真乃鬼斧神工。

  2、人才薈萃尚方監

  安樂公主百鳥裙是尚方監制作的。隋唐時期,負責皇家御繡制作的尚方監織染署一直設在洛陽。大運河的開通,促進了絲綢文化的交流,南北的絲織工藝、原料和人才,薈萃于此。

  尚方監聚集大量的能工巧匠,采用當時最好的原料和先進的技術,生產出錦、羅、紗、縠、綢、絹等各種產品,并根據時尚,不斷更新。織染署所領作坊中,綾錦坊巧兒三百六十五人,內作使綾匠八十三人,掖庭綾匠一百五十人,內作巧兒四十二人。

  雀金繡的雀絲工藝來自南方。在南朝時期,這種工藝已用在繡品上,主要是翠鳥和孔雀的羽毛,捻毛為線,進行緙繡或刺繡。這兩種鳥的羽毛微閃光澤,在各種鳥羽中顏色最為亮麗,因此成為這種工藝中最重要的材料。

  雀金繡的金絲工藝來自西域。隋朝時,波斯使者曾進獻過一件金絲織錦袍,相當華麗富貴,做工非常復雜。皇帝命御府監仿制,御府監何稠很快就制成一件相似的錦袍,且工藝之精致超過了波斯的貢品。

  但是,把這兩種工藝完整結合,則是唐高宗、武則天時尚方監的杰作。武則天時,雀金繡已成為賞賜外國使者的國禮。《文苑英華》之《恩賜綾錦出關判》,就是武則天時對安息國(中東古國)的使臣攜帶貨物過關的一個判案。關判大意為,安息國使臣莫賀來神都朝覲,帶著朝廷饋贈的御用綾錦回國,函谷關的司關人員因其所帶物品違禁,不讓通關,并將此事上奏朝廷。朝廷批復說,所帶之雀金繡等御用絲織品雖屬違禁,但系皇帝恩賜,事屬特殊,請允其過關。

  3、皇帝龍袍翠云裘

  皇帝穿的禮服,被稱為龍袍。從漢代開始直到北宋時期,這些龍袍基本上都是“洛陽制造”,都是名貴的絲綢制品。

  龍門石窟《帝后禮佛圖》雕刻的北魏孝文帝和文昭皇后的供養行列,作為全圖中心的帝后迥異常表的高貴與尊嚴,體現出創造者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孝文帝頭戴冕旒,文昭皇后蓮冠霞帔,明顯看出都是高級絲綢制作的帝后禮服。

  從唐高宗、武則天時開始,皇帝的龍袍開始使用雀金繡。杜甫《更題》:“群公蒼玉佩,天子翠云裘。”天子的翠云裘,是用翠鳥的羽毛捻線和金線、絲線,共同織繡而成的龍袍。唐代的富人也喜歡穿這種衣料。李白《鳴皋歌》寫了洛陽鳴皋山一富人“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煙去”。

  明清時,雀金繡品不僅用于龍袍,還為貴族所青睞。明萬歷皇帝的定陵出土的兩件龍袍,均是雀金繡品。《紅樓夢》中的雀金裘,是用雀毛線、金線織繡的御寒衣物。

  4、雀金繡品賦新篇

  雀金繡在洛陽代代傳承。它不同于南方的云錦、蜀錦,有些云錦、蜀錦雖然也用了金絲,但它是織品,不是繡品,因此可用現代織錦機生產,而雀金繡的工藝是織繡結合,以刺繡為主,只能進行純手工作業。

  晚清民國時期,洛陽老城有繡坊四十八家,大部分是普通繡品坊,王氏仁山堂、賀氏柏谷堂、陳氏三秀堂等幾家繡坊,專門生產雀金繡。這些繡品主要用于高檔女裝。清末,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逃至西安。次年,兩宮回鑾過洛陽,河南知府文悌送給兩宮的貢品,就是兩箱雀金繡,是由仁山堂、柏谷堂等幾家繡坊制作的。

  目前,王氏仁山堂繡坊是全國現存唯一的雀金繡坊。他們制作的工藝品,與文獻記載的百鳥裙、翠云裘和定陵出土的龍袍,工藝完全相同。在2014中國·洛陽(國際)第二屆創意設計大賽暨創意產業科技博覽會上,洛陽雀金繡藝壓群芳,一舉奪冠。

  雀金繡工藝非常復雜,僅比發絲還要細若干倍的金線制作就需要幾十道工序,一件繡品需要數百道工序。一幅不大的麒麟望月圖,就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繡品薄如蟬翼,但圖案玲瓏浮凸,具有浮雕一般的立體感。不同的光線,顏色產生不同的變化,令人嘆為觀止。

  目前,雀金繡藝人只剩數人,且多年事已高,該繡品屬于瀕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這些雀金繡是幸運的,她等到了絲綢之路和大運河申遺成功的今天。洛陽雀金繡一定會借此東風,再次綻出她神秘的微笑。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4-07-0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