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比喻不吹牛皮,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典源:漢朝司馬遷《史記·季布欒布列傳》:“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唐代詩人李白《敘舊贈江陽宰陸調》詩云:“一諾許他人,千金雙錯刀。”錯刀,是一種古錢。
季布,秦末漢初楚人,性情耿直,為人俠義好助,原是楚地著名的“游俠”。后來,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部下,曾多次幫助項羽圍困劉邦,幾陷劉邦于絕境。劉邦深恨之。
建立漢朝后,劉邦還沒有忘記這事,氣恨不已,下了“A級通緝令”,在全國通緝季布,懸賞達千金。如果誰敢藏匿季布,“罪三族”。
當時,敬慕季布為人者都在暗中幫助他;b后的季布逃亡到山東朱家,朱家明知是季布,仍收留了他。朱家是豪族,與劉邦的“發小”滕公有交情。滕公原名夏侯嬰,也不是一般人,他和劉邦的關系一直很好,在劉邦面前能說得上話。當年韓信在劉邦手下犯了事,要被殺頭的時候,就是這個夏侯嬰饒了韓信的小命。
當時滕公在洛陽,朱家就來到洛陽對滕公說:“季布有啥罪呢?當年跟著項羽,他為項羽盡心辦事,那是各為其主啊。如果所有項羽的部下都要殺掉,殺得完嗎?現在皇上剛剛得了天下,就因私怨滿天下追捕一個人,也顯得心胸太狹隘了。況且季布是個人才,追急了,他投奔匈奴或者南越,那不是把自己人逼成敵人了嗎?”滕公聽了這話,就知道季布藏在朱家,但他還是答應幫季布求情。
后來,滕公果然找機會在劉邦跟前說了季布的好話。于是,劉邦赦免了季布,并拜他為郎中。
“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這是一個名叫曹邱生的人說的。他是季布的同鄉,聽說季布發達了,就跑到季布那里“打秋風”。季布本來不想見他,他想盡辦法才見了季布,并對季布說:“楚地的人都說得到黃金百斤,也比不上你一句承諾。你有這樣的好名聲,都是我們這些老鄉給你造的勢呀。”聽了這話,季布覺得很舒坦,就盛情招待了他。經過曹邱生四處宣揚,季布的名聲更大了。
季布自己說話算數,也不喜歡別人說空話。劉邦死后,匈奴單于寫信調戲呂后,朝臣們很生氣,商議要教訓匈奴。樊噲說:“給我10萬兵馬,我打得匈奴滿地找牙!”季布卻說:“應該殺了樊噲!當年皇上劉邦帶著30萬人都打不過匈奴,你樊噲比劉邦還能?”于是眾人都不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