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桃李在古代被視為美好的東西,常作為互相饋贈的禮物,后被引喻為培養的后輩或教育的學生。比喻引薦的后輩或栽培的學生極多。
典源:《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后·久視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指狄仁杰)門矣。”
狄仁杰,字懷英,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武則天當政期間,他身居宰相之位,輔國安邦,政績卓著。
狄仁杰出生于一個官宦之家,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參加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考試及第,從而步入仕途。唐高宗儀鳳年間,德才兼備的狄仁杰被升任大理丞,成為一名大法官,執法如山,斷案如神,一年當中就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1.7萬人。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狄仁杰出任寧州刺史。當時,這一帶民眾雜居生活,矛盾重重,他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使地方平安和諧,百姓安居樂業。兩年后,博州刺史李沖、豫州刺史李貞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武則天調集大軍,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并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到任后,他了解到境內受株連的 5000余人都是被迫在李貞軍中服役的黎民百姓,就上疏請求予以赦免。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從而使百姓得到安撫,豫州局勢迅速穩定。
武則天改唐為周后,非常贊賞狄仁杰的才干和名望,兩次任命他為宰相,身居要職,狄仁杰殫精竭慮,輔佐武則天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武則天時代成為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關鍵時期。久視元年(公元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悲痛,武則天哭泣著說:“朝堂空也。”狄仁杰被葬于洛陽,后來,唐睿宗追封其為梁國公。
作為一名精忠報國的宰相,狄仁杰很有知人之明。一次,武則天讓他舉薦一個堪當大任的人才,他就舉薦了張柬之,張被提升為從五品的洛州司馬。未過幾天,武則天又讓狄仁杰舉薦將相人才,狄仁杰又提起了張柬之,并說張是可以做宰相的人才,舉薦此人可不是讓其做司馬這種小官的。后來武則天重用張柬之,發現他果然才能超群,遂升為宰相。
據史料記載,狄仁杰還先后向朝廷舉薦了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忠貞廉潔、精明強干的官員將領。為此,有人特別稱贊他道:“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