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正始”是三國時魏齊王曹芳的年號。“正始之音”有兩種含義,一指魏晉時期的玄談風氣,二指純正的樂聲。
典源:《晉書·衛玠傳》:“昔王輔嗣吐金聲于中朝,此子復玉振于江表,微言之緒,絕而復續。不意永嘉之末,復聞正始之音。”
曹芳是三國時期魏國的第三代皇帝,魏明帝曹睿的養子。公元239年,明帝駕崩,年僅8歲的曹芳繼位登基,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共同輔佐朝政。“正始”是魏齊王曹芳的年號(公元240—公元249)。
公元244年,在曹爽的建議下,曹芳下詔伐蜀,結果無功而返。公元249年,曹芳離開洛陽,前往祭掃魏明帝墓高平陵,曹爽兄弟都跟從而去。乘此機會,司馬懿率領他手下的兵馬,發動政變,控制了京都。然后,他上奏永寧太后,羅列曹爽的種種罪狀,逼迫免去曹爽兄弟的全部官職。曹爽手中無兵,只好屈服,自請免去職務,不久被司馬懿定罪,夷滅三族。自此,曹魏政權實際上已轉入司馬氏手中。
在這樣的背景下,玄學產生并盛行起來。文人們用老子、莊子思想,糅合儒家的經義,談玄析理,盛于洛陽。人們以此來暫時達到精神世界的滿足,回避殘酷的現實。魏晉之際這種崇尚玄學清談的風尚言論,被后人稱為“正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