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房建成后,袁世凱倒臺身亡,吳佩孚屯兵洛陽。他懷著“雄踞洛陽,統治四方”的野心,對西工兵營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兵營司令部設在閱兵臺東北方不遠處(今西工區政府東鄰),司令部東西兩側新建房屋50余間,作為其辦公場所和參謀本部;另于西下池村斷崖上修建1000余孔窯洞,作為“學生兵營”的宿舍;營房前后修砌灰石馬路,直通金谷園火車站和洛陽老城;道路兩旁栽植大量楊柳樹和槐樹。
吳佩孚深知空軍的重要性,在營區以北開辟了面積約200萬平方米的飛機場,并于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從法國購進4架飛機,每日在洛陽上空進行飛行訓練,開洛陽航空先河。他還于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耗費白銀15萬兩,在西工兵營設立無線電臺,號令四方。
為了接待中外賓客,吳佩孚特地在司令部南面,修建了一座設施豪華的西式磚瓦樓房。落成之時吳佩孚欣然提筆,為新樓題寫了一副對聯:“得志當為天下雨,論交須有古人風”,并將其命名為“繼光樓”,來紀念抗倭英雄戚繼光,以此激勵將士,保衛國土,抵御外侮。
在繼光樓的北邊,吳佩孚買下一處天井窯洞院,在其上加蓋屋頂,改造成長40米、寬20米的會議室,用鋼筋水泥筑成4根約0.6米粗的柱子,放在四角,以支撐、加固屋頂。這處建筑一到夏天非常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吳佩孚起名“廣寒宮”。他搖頭晃腦,咬文嚼字地加以解讀:“大者,廣也;涼者,寒也。合兩者之意,是謂‘廣寒’也!”
。保梗玻衬辏丛拢瑓桥彐谠诼尻栠^50歲大壽,康有為趕來祝壽,大筆一揮,題寫了“繼光樓”和“廣寒”兩塊匾額,吳佩孚也借“康圣人”的名氣,大大地風雅了一回。
為擴建西工兵營 洛陽百姓流盡汗水淚水
在吳佩孚的苦心經營下,西工兵營又擴地近700萬平方米,房屋增至1.2萬間。整體建筑群坐北朝南,呈東北、西南走向。營房按北洋陸軍師建制興建,即步兵四個團,騎兵、炮兵各一個團,工兵、輜重各一個營。兵營北側的四座營房住步兵團士兵,南側西面的四座營房住炮兵團士兵,騎兵集中在南側東面的一座大營房內。工兵營、輜重營士兵住在西側兩座較小的營房內。營區中央為司令部和大操場。司令部平面呈“目”字形,前后共三進院落,有南北并列的三座大瓦房,兩側為廂房,建筑布局與傳統的四合院相近。
司令部門前有東西大道,道南有閱兵臺,道北有地下會議室(廣寒宮),閱兵臺以南還有六處院落。司令部東為花園,另有高級住室一處,室內有地下室,地下室暗道可通往飛機場和火車站。
西工兵營西半部的北、西、南三面修建有壕溝,兵營西北部(今西小屯村)有電廠;兵營西南壕溝外的七里河澗水東有兵器物資庫;兵營北有飛機場和金谷園火車站;兵營東有營市街(今西工小街附近)和公館街(今洛陽市政府家屬院一帶),兩處共建有房屋1300余間,為商業區和住宅區。
為擴建西工兵營,吳佩孚不擇手段地魚肉百姓。
當時,吳佩孚命令洛陽富戶向軍隊提供磚瓦,每家攤派一定數額。由于運輸工具簡陋,有的人家用牛車把磚瓦送往工地,但多數人家是徒手搬運,非常辛苦。磚瓦送到工地后,軍警組織驗收時態度蠻橫,橫挑鼻子豎挑眼,一車磚往往有半車不合格。被挑出來的“次品”太多,無法在限定時間內清運走,只好白白留在工地上,百姓一分錢也拿不到。
后來,不知是誰給吳佩孚出了個餿主意,說是用石磙修建城墻更堅固。吳佩孚就向洛陽百姓征集石磙,說是“論斤付錢”,但必須一次送去10個以上。此令一出,誰敢不從?百姓各處搜羅石磙,送到工地過秤?墒钦f來也怪,上百斤重的石磙,讓軍警一過秤,只有十幾斤重,辛辛苦苦拉來的石磙,賣不上價錢,等于白白送來石料。
西工兵營——老吳的驕傲老百姓的痛!這里藏殺機、含怨聲,潛鬼影…… 敬請關注下篇 本報記者 孫欽良【原標題:吳佩孚與西工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