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如果630年,印度古廟那爛陀寺沒有遇到唐朝行腳僧人玄奘,不知道后來支撐佛教理論大廈的千卷經藏,會有什么樣的命運……
如果1899年,北京中藥店里的“龍骨”沒有遇到大清國國子監祭酒王懿榮,不知道震驚世界的“甲骨文”還要在中藥砂鍋中被煎熬多少,直到湮滅無蹤……
如果1997年,洛陽老店“真不同”沒有遇見想做真正洛陽水席的姚炎立,這家百年老店也許就真的成了“真不中”,帶著“天下第一宴”榮光難再現的憾恨,倒閉在現代餐飲的滾滾征塵下,一夢獨孤……
在歷史泛黃的頁腳,有多少讓人憾恨的錯過,就有多少讓人珍惜的相遇。
在餐飲的江湖中,九十年代末的“真不同”之于姚炎立,姚炎立之于彼時的“真不同”,就是這樣風云際會、夢回大唐的相遇。
1997年,長街上的凝思
1997年,洛陽中州東路,真不同新建成的仿古營業大樓玉墻紅門,碧瓦飛檐,器宇軒昂。在這座六層高樓上,著名作家李準書寫的“真不同”三個鎏金大字格外耀眼。
真不同新大樓的營業面積多達6000平方米,同時可開300余張臺,容納數千人就餐。
然而與這表面上的氣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真不同生意慘淡,門可羅雀,冷清得如同寒流里少有行人的長街。
這一年的12月7日,是農歷節氣的大雪,將逢天命之年的姚炎立站到了真不同的對面,他十分清楚,這座新大樓并非不是一座表里如一的瓊樓玉宇,而是它的每一塊磚瓦,都在背負著沉重的銀行利息債務。
站在洛陽初冬的長街上,凝望著走過百年滄桑的真不同,身材瘦小的姚炎立感覺到身上的擔子重如千鈞,兩道粗黑的蠶眉打起了深深的鎖結。
“真不同”飯店創始于1895年。民間有“不進真不同,等于沒到洛陽城”之說。一百年以來,真不同制作的洛陽水席大宴,曾從府院深深走向洛陽市井,又從洛陽市井走到光緒慈禧光緒的案前,洛陽督軍吳佩孚曾用它在五十壽誕上大宴賓客,蔣介石先是曾被它征服,繼而而帶走了會做洛陽水席的廚子……
在中國廚界,洛陽水席是迄今所留保留的歷史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如今,洛陽水席,與龍門石窟、洛陽牡丹一起,并稱為“洛陽三絕”。
然而,曾經一個時期,“洛陽三絕”被認為是龍門石窟、洛陽牡丹和唐三彩。洛陽水席取代唐三彩,還得從“真不同”說起。
在上世紀90年代,走過曾經百年輝煌輝煌的“真不同”飯店淪落了。
姚炎立說,那時候的“真不同”,牌子很老,菜式也很老,只有一道洛陽水席,。檔次低,在用料、操作、菜品、環境等方面,只略高于民間水席的水平,毫無競爭力。洛陽人開始把“真不同”叫做“真不行”、“真不中”。
中州東路擴寬時,洛陽市里投資改造這座百年老店,樓漂亮了,效益卻一直不好,員工們有怨言,市領導也很著急。原二商局一位領導回憶,有關方面經多次調研,決定讓效益好的洛陽酒家帶動它發展,讓老姚這個能人挽救“真不同”。
面對真不同,老姚明白,只要伸出手去,這座百年老店就能歸到自己的麾下,而如果伸出手去,這座大樓和它所承載的真不同文化以及有天下第一宴之稱的洛陽水席,哪一個都重若千斤,稍有不慎便會砸得他粉身碎骨。
然而,他從廚多年,一直夢想的不就是做出真正的洛陽水席,再現大唐的榮光的嗎?夢想之光就在眼前,實在找不到只有一路之隔,還有什么理由退縮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