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洛陽美食 >> 美食訪談 >> 瀏覽洛陽

從周八珍到洛陽水席(洛陽飲食文化)

2015/2/4 9:38:31 點擊數: 【字體:

從周八珍到洛陽水席(洛陽飲食文化)

 如今,洛陽水席與龍門石窟、洛陽牡丹并稱“洛陽三絕”。這是洛陽一帶獨有的飲食文化,人們探究它的起源,往往會發現它身上打著宮廷飲食文化的烙印。

  這也難怪,洛陽本是中國宮廷飲食文化的發源地。2000多年前,周公在洛陽制禮作樂,完善了宮廷飲食制度。《周禮·天官·膳夫》中記載:“凡王之饋,食用六谷,膳用六牲……珍用八物……”這里的“珍用八物”被稱為周代八珍,也稱周八珍,就是有史以來最早的宮廷菜肴。

  進入臘月,說說飲食。

  別以為它俗,“民以食為天”,它可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在關鍵時刻甚至影響著歷史走向。從遠古時期的茹毛飲血到今天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人們飽食之后尋找飲食文化之源,目光最終總要落在洛陽。

  周代八珍:最早的宮廷菜肴

  古代天子吃什么,一向是人們感興趣的話題。

  事實上,自黃帝在這里“蒸谷為飯,烹谷為粥”,洛陽就成了中國宮廷飲食文化的發源地。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中說:“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夏、商、周三代帝王不僅在洛陽建功立業,還在這里展開了他們的美食之旅。

  夏王朝定都洛陽后,就專門設立了膳食機構——庖正,他們已能手持青銅刀具,對食物進行分割處理。到了商代,伊尹以高超的技藝烹調美味,并提出沿用至今的火候論和五味調和論,被尊為烹飪鼻祖。

  周公制禮作樂后,宮廷菜肴種類更加豐富。《周禮·天官·膳夫》中記載:“凡王之饋,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飲用六清,羞(即饈)用百二十品,珍用八物,醬用百有二十甕。”這里提出的“珍用八物”即后世津津樂道的周代八珍,也稱周八珍,是我國有史以來最早的宮廷菜肴。

  那么,周八珍究竟指的是什么?我市餐飲文化知名策劃人鄭貞富先生說,根據《禮記·內則》的解釋,這八種食物分別為淳熬、淳母、炮豚、梼(táo)珍、漬、熬、肝膋(liáo)、糝(sǎn)。

  這些看上去不容易理解,還好《禮記·內則》講述了每種食物的烹飪方法:淳熬就是將肉醬澆到糯米飯上,淳母則是將肉醬澆到黍米飯上,這兩種食物做法相似,可以認為是今天蓋澆飯的“老祖宗”。炮豚相當于烤乳豬,與之類似的有烤全羊。梼珍則是烤牛、羊、麋、鹿等動物的里脊肉,只是烤之前要反復捶打,去其筋腱。漬和熬都是牛肉的烹飪方法,其中漬是將新鮮牛肉切成薄片用酒腌著吃,熬則類似現在的五香牛肉干。肝膋指狗肝粥,是把狗肝涂上狼的脂油烤好后,放到米里熬粥吃。糝則是將牛肉、羊肉、豬肉切成小塊后加米煎熟,相當于煎肉餅。

  以今天的養生學來看,周天子的食譜以肉為主,不夠健康。但在2000多年前,那可是身份的象征,庶民是無緣享用的。周八珍用到了煎、烤、炸、蒸等多種烹飪方法,這是后世制作各種美味佳肴的基礎。

    歷代八珍:不變的美食追求

  由于周八珍在中國飲食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后來八珍就成了珍貴食品的代名詞,在上層社會流傳甚廣。

  魏晉時期,那些居住在都城洛陽的貴族生活奢靡,飲食極其考究。《三國志·魏書》中為衛覬(jì)作傳,稱其平時“飲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南北朝時期,大文學家鮑照也有詩云:“八珍盈雕俎,綺肴紛錯重。”

  當然,后來人們所說的八珍,內容與周八珍相比有所變化。唐代洛陽詩人杜甫在《麗人行》中描述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飲食,稱“御廚絡繹送八珍”,其中就有“銀鱗”,可見當時八珍中已出現水產品。最初周八珍的取材,則只限于黃河流域的陸地產品。

  到了元末明初,文史學家陶宗儀著《南村輟耕錄》,卷九有云:“所謂八珍,則醍醐、麝沆、野駝蹄、鹿唇、駝乳麋、天鵝炙、紫玉漿、玄玉漿也。”還有一種說法,以龍肝、鳳髓、豹胎、鯉尾、�"(xiāo)炙、猩唇、熊掌、酥酪蟬為八珍。這些食物更難得了,大概只有皇室貴族才有機會享用一二。至于味道,大概也是不錯的,以熊掌為例,孟子就說過:“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春秋時期,楚國太子商臣發動政變,楚成王臨死還要吃一次燉熊掌才能瞑目。這樣的美味,列入八珍也是應該的。

  明清到民國時期,八珍逐漸傳入民間,出現了山八珍、水八珍以及上八珍、中八珍、下八珍等。八珍不再“高高在上”,鮑魚、干貝、銀耳、猴頭(菌)等都名列其中。人們只是以其泛指較為珍貴的8種食物,對所指的具體內容倒不太在意。

 洛陽水席:

  另類的飲食文化

  今天,中國最早的宮廷菜肴周八珍已離我們十分遙遠,洛陽水席卻離我們很近。它與龍門石窟、洛陽牡丹一起被譽為“洛陽三絕”,還帶著宮廷飲食文化的烙印。

  關于水席,一般認為是始于東漢素食的流行。從北魏到隋唐時期,洛陽地區佛教、道教更加興盛,僧道常出入宮廷講法,御廚便將宮廷飲食與佛教、道教飲食結合起來,采用素食葷做等方法,潛心研制精美菜肴款待他們。吃膩了大魚大肉的皇室宗親一同品嘗之時,覺得這種素食清爽可口,味道更佳,便命配上山珍海味一起做。后來,這種素食葷做的方法傳入民間,就是洛陽水席的前身。

  吳佩孚屯兵洛陽數年,把水席定為招待用宴席。1932年,國民政府遷都洛陽,也把水席定為國宴。洛陽水席享譽全國,外地人來洛陽都要品嘗一下洛陽水席,留住這獨特而美妙的記憶。

  關于水席的名字,通常有兩個含義:一是菜中帶湯,湯湯水水不斷;二是一道菜吃完撤下才上另一道,如行云流水。這是洛陽一帶獨有的飲食文化,外地人覺得它另類,但洛陽人把它當作生活的一部分,無論婚喪嫁娶、朋友聚會都會選擇吃水席。吃的地點倒不太講究,高檔飯店也好,街頭小巷也罷,即使偏僻農村也有廚師能做地道的洛陽水席。于是人們就在湯湯水水間坐定,談笑中定下許多人生大事。

  洛陽水席中蘊含的文化意味也極不簡單。《呂氏春秋·本味篇》中講到伊尹的烹飪理論,就有“凡味之本,水最為始”的絕妙論斷,可見這湯湯水水正是抓住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魂”。同時,全席24道菜有葷有素,可豐可儉,酸、辣、甜、咸俱全,適合多種口味,其包容性也可見一斑。

  那些愛吃甜食的人,通常喜歡洛陽水席中的八寶飯。這里有一個傳說:周武王滅商后舉行慶祝活動,以8種珍品蒸成佳肴犒勞將士,就叫八寶飯。你看,說著洛陽水席,一不小心又和2000多年前的八珍有了牽連,沒辦法,可能這就是洛陽飲食文化的獨特之處。(記者 張廣英)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洛陽網-洛陽晚報 (2013-01-2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