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洛陽話中,“惡”常常被人掛在嘴邊,有著極其豐富的含義。它可以表示很厲害、不簡單,比如“人家是專家,在這方面惡著哩!”這個“惡”便是褒揚,有出類拔萃的意思。它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玩笑話:“你老惡,我躲著你。”這個“惡”不是真惡,帶有虛張聲勢的意味。“惡”還可以帶有濃重的貶義色彩,比如街坊指著一個人背地里說:“可別招惹他,他惡著哩!”這個“惡”就是蠻不講理,甚至有禍害鄉(xiāng)鄰的味道了。
看一個人是否“惡”,要看他的本性,更要看他做事做人的原則和方式。對自己“惡”,那是一種自律,是有毅力的表現(xiàn),當“惡”變成“能”,這個“惡”便是有益的。還有人對自己不“惡”,只會對家人“惡”,則會傷了家人的心,落得個孤家寡人的下場。如果一個人狂妄自大,只對別人“惡”,若“惡”得不很,只是脾氣大,一點就著那種,倒還可以接受;若是“惡”到懷恨在心、睚眥必報,甚至到兇惡、惡毒的地步,那便是社會的敗類了。
“惡”有好壞之分,但有時候也是一種伸張正義的手段。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個體,當別人欺負你時,做縮頭烏龜并不是唯一的解決方式,以惡制惡,當惡則惡,反而能鎮(zhèn)住那些更為邪惡的人。你“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非但不是一種“惡”,反而是一種莫大的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