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記者 江粵軍
大家簡介:
許宏,1963年7月出生,遼寧省蓋州市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兼二里頭工作隊隊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國考古學會理事。主要著作有《先秦城市考古學研究》、《最早的中國》等。
高級貴族墓出土巨型綠松石龍形器
憑傳世文獻“摸”到二里頭,是20世紀前半葉活躍于學術界的著名古史學家徐旭生的偉大功績之一。上世紀50年代,為從考古學上探索夏王朝,七十多歲高齡的徐旭生先是把成書較早、可信度較高的上古文獻中關于夏王朝都城和主要活動地域的記載加以梳理,后又按圖索驥率隊前往河南尋找“夏墟”偃師二里頭遺址就是這次調查中最重要的收獲。此后一批批考古工作者的發掘,也證實了徐旭生在調查報告中有關二里頭“當時實為一大都會”的猜想。而許宏是在1999年接任二里頭工作隊隊長的。
作為第三任隊長,許宏與他的隊友們繼續發掘著二里頭埋藏的新的“中國之最”最早的城市道路網、最早的宮城、最早的車轍痕跡,但最令他興奮的,應該算是大型綠松石龍形器的出土。“在學術界,綠松石一直被作為文化意義上的‘玉’而受到關注。在二里頭時代,它也的確與玉器一樣,作為高端消費品為貴族階層所使用,具有身份象征的意義。”而這件綠松石龍形器正是出土于二里頭宮殿區最高等級的貴族墓中。
“2002年4月,在發現這座編號為2002VM3的大墓后,我們充滿了期待。”他說。隨著清理的深入,許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沖擊”。“綠松石片從墓主人的肩部開始,直到胯部一帶,斷續分布,總長超過70厘米。3號墓的綠松石片沒有銅質背托,又極為細小,每片僅有數毫米大小,厚度僅1毫米左右。”這也給清理帶來很大困難,甚至用嘴吹去其上的土屑都可能使綠松石片移位。最終許宏決定,先整體起取后再清理。4天后,墓主人與覆蓋在他身上的大型綠松石器終于被整體起取,并與許宏“同居”了一個多月才被運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