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二程全書》:曠世大儒的理學天地

2013/12/10 12:04:34 點擊數: 【字體:

《二程全書》:曠世大儒的理學天地

《二程全書》:曠世大儒的理學天地

白河書齋所藏《二程全書》 (圖由晁會元先生提供)
 
    我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其中不少與洛陽相關:或由洛陽人所著,或所述為洛陽事,或成書于洛陽……在那些發(fā)黃的紙張背后,閃耀的都是智慧的光芒。在本系列中,我們選取部分古籍,看看它們當年的模樣。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則無序而不和。

    物極必反,其理須如此。有生便有死,有始便有終。

    萬物皆有良能,如每常禽鳥中,做得窠子,極有巧妙處,是他良能,不待學也。人初生,只有吃乳一事不是學,其他皆是學。

    ——《二程全書》

    兩位曠世大儒,洛陽著書講學

    二程是北宋大儒程顥、程頤兄弟倆的合稱。他們因仕途不順,長期在洛陽講學授徒,著書立說,開創(chuàng)了當時人稱“伊洛之學”的洛學,是宋明理學的奠基者。而他們的思想精華,就收錄在一部《二程全書》中。

    史載程顥、程頤兩兄弟相差一歲,分別出生于公元1032年和公元1033年。二程師從北宋哲學家、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他們認為萬物由道而生,君主要治理好國家,必須“行以順道”,被稱為伊洛學派。

    兩兄弟中,“大程”程顥又稱明道先生。他天資聰穎,幼年熟讀儒家經典,10歲即能寫詩作賦,24歲便考中進士,但因反對王安石新法,一直得不到朝廷重用。公元1085年,在洛陽講學10余年后,程顥因病在洛陽家中去世。他提出了“天理”學說,認為“天即是理”,“理”是世界萬物的唯一根源。

    “小程”程頤又稱伊川先生。他“幼有高識,非禮不動”,18歲時便因一篇《顏子所好何學論》而一舉成名,以至于“四方之士,從游者日眾”,為他成為洛學領袖打下了基礎。

    公元1086年,因為學問好、名氣又大,程頤被任命為“崇政殿說書”,當上了宋哲宗趙煦的老師。這是一個重要而風光的職位,但他只干了短短兩年,就因對朝政“議論褒貶,無所顧避”而引起權臣的不滿,不得不離開京師汴梁,回到洛陽管理太學分校。

    程頤和程顥一樣,是王安石新法的堅定反對者,并因此而遭受了不少苦難。在之后的近20年中,他先是被削職,后又被流放,71歲時還被參著書誹謗朝政。朝廷令人審查他的著作,驅散他的學生,程頤為了避禍,只得“遷居龍門之南”,晚景十分凄涼。

    公元1107年,一代大儒程頤病逝于家中,門生故舊怕受牽連,沒人敢來送葬。而他和程顥留下的大量學術著作,后來都被收入了《二程全書》中。

    一部《二程全書》,初建理學體系

    《二程全書》又稱《河南程氏全書》,包括《二程遺書》《二程外書》《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伊川易傳》《經說》《粹言》七大部分。其中《二程遺書》和《二程外書》是洛學弟子所記的二程語錄,《明道先生文集》和《伊川先生文集》收錄了二程詩文著作,《伊川易傳》是程頤對《易》的注解,《經說》為二程對儒家經典的闡釋,《粹言》則是程門高足楊時用文言改編的二程語錄。

    程顥曾說:“吾學雖有所受,‘天理’二字卻是自家體貼出來的。”他把儒家傳統(tǒng)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達了出來,并認定天道為仁,“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則無序而不和”,有較多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

    程頤與其兄一樣,也認為理是萬事萬物的根源,但多了一些辯證法觀點。如他承認事物發(fā)展到一定限度,即向反面轉化,“物極必反,其理須如此”,并說“天地之間皆有對,有陰則有陽,有善則有惡”。因此,人們認為,他有較多的客觀唯心主義傾向。

    二程是曠世大儒,對很多事物都有獨到的見解。比如,他們比較了人類和動物的本能:“萬物皆有良能,如每常禽鳥中,做得窠子,極有巧妙處,是他良能,不待學也。人初生,只有吃乳一事不是學,其他皆是學。”他們認為夢是一種延遲反應,指出“夢見之者,只為心中舊有此事,平日忽有事與此事相感,或氣相感,然后發(fā)出來”。不過,人們頭腦中記憶猶新的,大概還是那句“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千百年來,無數人曾受此束縛,在“失節(jié)”的問題上無望地掙扎。

    二程都以“理”作為哲學的最高范疇,但程顥是“以心解理”,開了后來的陸(九淵)王(陽明)心學一派;程頤則將理與氣相對論述,開了后來的朱(熹)學一派。

    程氏遺著流傳,細數版本之最

    洛陽古籍收藏家、白河書齋主人晁會元說,《二程全書》在宋代即有分卷刊行,合集刊于明代。由于歷史悠久,宋元刊本大多不存。他對《二程全書》進行過研究,收集版本也很豐富,去年參加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時,曾撰文對《二程全書》的版本源流進行考證。

    晁先生說,根據明清文獻記載,《二程全書》諸版本中,最早版本是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臨川譚氏刻本,朱熹輯。此書早已遺失,內容卷目不詳。現在人們所能見到的最早刻本,是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南陽知府段堅刻本。段堅進士出身,在南陽為官九載,創(chuàng)辦志學書院,并刻《二程全書》親自為學子講授。“據《聯(lián)合書目》記載,此書62卷,僅有一套孤本傳世,存于南京市圖書館。”

    《二程全書》的第二個版本,為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河南知府陳宣刻本。此書以成化十二年《二程全書》為底本,并采用洛陽程氏家譜像贊及《宋史·程顥傳》內容,增為65卷。該書出自洛陽,刻字精美,印刷考究,流傳很廣。“此書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日本東京圖書館及臺灣故宮博物院作為珍品收藏,目前國內尚存10套,可惜在二程的家鄉(xiāng)河南一套也沒有。”晁先生不無遺憾地說。

    《二程全書》內容最全的版本,是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徐必達刻河南程氏祠堂印本,原刻本尚存七套。此書共68卷,內容完整,明代以后成為主流傳播版本,清代版本多數依此翻刻。

    “此書最精美的版本,是清康熙年間的64卷內府寫本。該書內容選用徐必達刻本,由館閣體書寫,完整保存至今,存于故宮博物院。”晁先生說,除館藏外,近年來也有《二程全書》珍本古籍在市場上出現。

    “2009年,北京有一套明弘治陳宣刻本《二程全書》拍賣,競爭非常激烈,2萬元起拍,最終以13.4萬元成交。其后在北京和杭州的拍賣會上,又有兩套明萬歷徐必達刻本出現,起拍價均在20萬元以上,都被民間收藏家買走了。”他說。(原標題:《二程全書》:曠世大儒的理學天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晚報(2013-12-10)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迷戀玉真公主 李白寫詩吹捧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