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洛陽的橋

2013/12/13 11:59:51 點擊數(shù): 【字體:

    古時,洛陽盆地河流密布,伊河、洛河、瀍河、潁河及眾多毛細血管樣的水系根須般蜿蜒。古人逐水而居,洛陽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應該是夏商周在此建都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有河就有橋,橋是河上的路。

    最早的洛陽橋出現(xiàn)在哪個朝代?《河南府志》記載:洛陽七里澗橋也稱旅人橋,在晉代京師建春門東七里的七里澗上,大約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記載的中國最早的石拱橋了。

    歲月匆匆,橋上走過多少南來北往的人?橋下的流水又流走多少歲月和往事?沒人說得清。也沒人想到,這座橋會和一位魏晉名士的名字連在一起。旅人橋建成20年后,竹林七賢的領袖、那位龍章鳳姿名滿天下的嵇康,在三千太學生錐心的慟哭聲中血灑橋畔。旅人橋不知何時塌毀了,但《廣陵散》的絕唱在歲月深處縈繞不散。

    旅人橋之后,是名氣更大的天津橋。

    天津橋始建于隋,廢于元。隋唐時,為連接洛河兩岸的交通要道。

    古人把洛水譽為“天漢”,即天河、銀河,而帝都洛陽就是天帝的居所“紫微宮”,天河的渡口即天津,那么這座浮橋自然是“天津橋”了。

    隋末,天津橋被李密起義軍焚毀。唐初在原址上重建,并改為石橋,仍稱天津橋,又稱洛陽橋。

    天津橋北與皇城正門——端門相應,南與隋唐洛陽城南北主干道——定鼎門大街相接,橋上原有四角亭、欄桿、表柱,兩端有酒樓、市集,行人車馬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拂曉,漫步橋上,可見一輪彎月斜掛天幕,河岸楊柳如煙,河面波光粼粼,偶爾鐘聲悠揚,這就是“洛陽八景”之一的“天津曉月”。

    洛陽城十萬人家,天津橋長虹臥波,多少紫衣綠袍的騷客走過,他們留下了不同的詩,也留下了不同的故事。

    在洛陽做官的孟郊走過。“天津橋下冰初結,洛陽陌上人行絕;榆柳蕭疏樓閣閑,月明直見嵩山雪。”

    從長安來的李白走過,在橋頭的董家酒樓飲酒作詩:“憶昔洛陽董糟丘,為余天津橋南造酒樓。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在香山隱居的白居易走過。“莫悲金谷園中月,莫嘆天津橋上春。若學多情尋往事,人間何處不傷神。”

    洛陽才子劉希夷走過。“天津橋下陽春水,天津橋上繁華子。馬聲回合青云外,人影動搖綠波中。”

    屢次落第禍亂大唐的黃巢走過。“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桿看落暉。”

    住在洛陽的理學家邵雍走過。“春看洛城花,秋玩天津月;夏披嵩嶺風,冬賞龍山雪。”

    可惜,金代,天津橋毀于大火,斷橋殘礎,漸漸湮沒在河床之下。近代,吳佩孚在原橋址旁修橋一座,仍稱天津橋,接續(xù)起千年的風雅。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天津橋悲情謝幕了,午橋悄然現(xiàn)身。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宋代西京洛陽的東南有座午橋,也許它并不奇?zhèn)ィc張繼夜泊的楓橋一樣,因了洛陽詩人陳與義的這首詞,千百年來傲然橫臥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河流上。

    旅人橋、天津橋、午橋,都在洛陽,統(tǒng)稱洛陽橋。有趣的是,千里之外的福建泉州居然也有一座“洛陽橋”。

    泉州洛陽橋,位于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原名“萬安橋”,何以取名洛陽橋呢?

    隋末唐初,社會動蕩不安,大量中原人南遷閩南一帶,看到泉州的山川地勢很像故都洛陽,就以洛陽名之。于是,江為洛陽江,橋為洛陽橋,寄托了他們對故鄉(xiāng)洛陽的思念。

    泉州洛陽橋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

    泉州洛陽橋與北京盧溝橋、河北趙州橋、廣東廣濟橋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這座不在洛陽的洛陽橋,承載著炎黃子孫的聰明才智,承載著東方建筑的精湛藝術,也承載著客家河洛郎的故鄉(xiāng)情結。

    現(xiàn)在的洛陽有很多橋,龍門橋、瀛洲橋、西苑橋、牡丹橋等。其實,自古以來,洛陽本身也是一座橋。定鼎洛陽,制禮作樂,連通著禮樂文化之橋;孝文帝遷都,連通著游牧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之橋;河洛文化的濫觴輻射,建起一座儒、釋、道文化交融的立交橋;絲綢之路、玄奘之路,讓洛陽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東方橋頭堡。

    今天,洛陽仍是一座橋,一座連通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明的橋,一座繼往開來、走向世界的希望之橋。(原標題:洛陽的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3-12-1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迷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