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新聞資訊 >> 瀏覽洛陽

洛陽一居民家中珍藏清代文魁匾 探訪匾背后的故事

2014/2/24 9:11:40 點擊數: 【字體:



洛陽一居民家中珍藏清代文魁匾 探訪匾背后的故事

趙存廷向記者展示他們家的牌匾

洛陽一居民家中珍藏清代文魁匾 探訪匾背后的故事

牌匾上寫有“頒發者”的名字

    □記者段偉朵通訊員崔聚成文記者王亞鴿攝影

    本報訊昨日,記者從洛陽市洛龍區檔案史志局了解到,最近該區辛店鎮發現一塊清代道光十四年間匾額,上書“文魁”兩字。據洛陽匾額博物館有關專家介紹,文魁是古代科舉制度中對鄉試中榜者的一種稱呼,秀才鄉試中榜成為舉人后,政府會為其頒發相應的牌匾,文魁匾是其中的一種。

    【探訪】

    家中有塊1834年的匾

    上書“文魁”

    21日,記者來到發現牌匾的村子,見到了這塊古色古香的匾額。匾額長1米有余,中央書寫著“文魁”兩個大字,匾額左側書寫時間和匾額主人的身份——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的舉人趙焱若,當年排名為13名;匾額右側書寫了“頒發者”的身份,分別是“大主考京畿道河南監察御史許”和“大主考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李”。

    此外,匾額周邊雕刻著精美花紋,包括蝙蝠、花瓶等形象。

    59歲的村民趙存廷是匾額的主人,據他介紹,老屋的房子是清代傳下來的,這塊匾額一直懸掛在院子正門上方,前兩年,老屋無人居住了,擔心雨水造成坍塌,遂將匾額摘下,放在屋內保存。“聽老輩人講,這塊匾的主人是我的老祖爺,也就是我爺爺的爺爺”。

    【說法】

    “文魁”是對鄉試

    考第七名以后之舉人的稱呼

    匾額上寫的文魁是啥意思?這塊匾的背后又隱藏了哪些故事呢?昨天下午,洛陽市民俗博物館副館長田國杰抵達現場,對這塊匾額進行了初步鑒定。

    “文魁是古代科舉制度中對舉人的一種稱呼,秀才考上舉人之后,才可以考進士。”田國杰介紹說,清代鄉試考場設于各省稱貢院,于八月舉行,九月放榜,新科舉人第一名稱解元,第二名稱亞元,第三、四、五名稱經魁,第六名稱亞魁,其余稱文魁,均由國家頒給20兩牌坊銀和頂戴衣帽匾額。人們通常將匾額懸掛在宅子大門之上,以示“光宗耀祖”、“光耀門楣”。“由于當時政府很重視,所以會任命主考官,匾額中提到的京畿道河南監察御史、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就是當時監考的考官。”

    “除了‘文魁’會發匾,科舉考試中很多時候都會發匾。‘狀元及第’匾是為第一名狀元頒發的,‘亞元’是為鄉試的第二名發的,‘武魁’是武科考試中的稱呼,‘國魁’是通過科舉考試選入京師國子監的生員。不同的匾額背后都是豐厚的歷史文化,洛陽匾額博物館就收藏有不少這樣的匾額,這些匾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田國杰告訴記者。

    清朝科舉制度

    清人為了取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先要參加童試,參加童試的人稱為儒生或童生,錄取“入學”后稱為生員,又稱為生,俗稱秀才。這是“功名”的起點。

    秀才可以參加鄉試,但是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回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考中后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舉行,所以又稱為秋闈。

    鄉試中舉之后,方可參加會試,取中后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后一般要舉行復試。

    通過會試之后,方可參加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出題考試,為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段。取中的前三名分別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合稱三鼎甲。(原標題:洛陽一居民家中珍藏清代文魁匾 探訪匾背后的故事)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大河報(2014-02-22)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