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根植于中華文化的傳統風俗活動“拔河”被韓國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讓不少國人“又酸又恨”。而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洛陽博物館名譽館長王繡坦言,中國在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傳承上,確實不及日韓等。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等,她建議在河南建立文化特區。
中國對傳統文化傳承不及日韓
“世界很多國家都非常喜歡和推崇中國的傳統文化,尤其是日韓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王繡說,對于拔河被韓國申遺一事,她也關注到了,“韓國將拔河等進行申遺,其實也給中國一個警醒,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王繡表示,日韓及東南亞一些國家的傳統文化,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但中國對這些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和傳承上,的確不及這些國家,現在政府層面也重視了這個問題,但還需要真正行動,“希望能通過將一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充實到各類傳統節日里,來做好傳承”。
建議以洛陽為中心建文化特區
王繡建議,希望能以洛陽為中心,建設“華夏之源”文化特區。
據其介紹,自夏朝以來,河洛地區便長期處于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河洛文明一直居于華夏文明的主流和核心地位,而目前,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區還是國務院對中原經濟區五大戰略定位之一,也是我國主體功能區劃中唯一被明確傳承文化使命和功能的經濟區域。同時,洛陽還是絲綢之路的起點,與海上絲綢之路關系密切。
基于此,王繡認為,作為“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以洛陽為中心建設“華夏之源”文化特區,有利于把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文化動力和文化生產力,從整體上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還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推進海峽兩岸同胞交流。此外,這也有利于促進中國與沿線國家文化交流,推進“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落地實施,“鑒于洛陽在華夏文明和中國歷史中的特殊地位,建議將洛陽升格為計劃單列市,城市職能定位為建設‘全國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