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先從電影《1942》中張鈁的兩場戲講起。
蔣介石以子侄禮見張鈁母親,張鈁提出愿捐一半家產賑災。這是劉震云虛構渲染,還是確有其事?
張鈁外孫女李鳴女士道:“張鈁母親人稱王太夫人,數度與兒子聯手賑災。1917年,劉鎮華在西安圍困楊虎城部長達六個月,王太夫人賑濟西安受困大眾,活人甚多。”
李鳴提供的臺灣版《張氏宗譜·張鈁簡介》記載:“1942年,先生時任旅陜河南同鄉會會長,河南連年旱災、蝗災,王太夫人變賣戶縣田產,購糧東運河南賑災。”賣田產救災民是事實,沒問題。
蔣介石對王太夫人執禮甚恭,原因何在?
張鈁1907年9月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與蔣介石結下同窗之誼。
1934年農歷六月十六,王太夫人70大壽時,蔣介石親自“頓首拜撰壽序”,并偕43位政要共同敬祝。這個名單,可稱當時民國政府“全明星陣容”。老蔣壽序辭藻典麗,對仗工整,以泥金書于錦緞。由參謀次長賀耀祖用古雅方隸字體書寫。壽序刻石,至今留存千唐志齋中。
“兩人私交不錯,蔣介石比老父小兩歲,見面即稱伯英兄。1949年老父大陸起義后,他在臺灣的老母、家人也未遭到報復清洗。”張鈁之子張廣遠,現居連云港,他告知記者。
1942年大災,相信讀者在最近媒體的報道中已大概知曉其情。災難肇始于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口,豫東諸縣成為黃泛區,災民上百萬。到了1942年,河南大旱。
天災加上人禍,三千多萬河南人有一千六百萬成為災民。
其時張鈁已調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參議院副院長,移居西安。
他在西安住處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張伯英花園,1938年張鈁為免遭日機轟炸,在西安丈八溝附近征地200畝所建。新中國成立后,張鈁將花園捐給政府,成為接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別墅型園林式國賓館。另一個是西安冰窖巷張鈁公館,他曾長期居住于此,建于民國初年。
據張廣遠講,1948年,張鈁將這處公館抵押給四家銀行,貸款150萬美元,購置了1300余件美國產機械。新中國成立初期,全部運回鄭州交給國家。
“1990年,我陪臺灣來的家人去西安,丈八溝賓館原貌尚存,還專門給張家后人保留了一套房子。冰窖巷公館已全部扒掉蓋成了家屬樓。”張廣遠道。
冰窖巷張公館當年是很多河南災民熟知的地方,經常有難民代表來此請愿,還有不少災民拍開大門尋求救助。
旅陜河南同鄉會會長張鈁,也常遍邀豫陜名流,在家中開會勸賑。為鄉親,他建收容所,發“乞賑電”,立“移民處”。
成立旅陜同鄉會異地救災
1929年,災情在河南,賑災地在河南,張鈁是河南主政者,其賑災以官賑為主,輔以義賑。其政令上傳下達,均通過河南省建設廳、河南省賑災委員會等官方組織進行。
1942年,災情在河南,但賑災在西安,張鈁不是西安軍政長官,其所任職務,位雖高權不重,異地賑災,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