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洛陽 >> 走進洛陽 >> 印象洛陽 >> 瀏覽洛陽

富貴花開姑蘇臺——洛陽牡丹入蘇州記

2014/5/19 15:54:52 點擊數: 【字體:

富貴花開姑蘇臺——洛陽牡丹入蘇州記

白鈺溪 畫
 
    核心提示

    姑蘇臺,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建的行宮,是美麗蘇州的標志!蘇州,擁有姑蘇、吳郡、吳中、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別稱。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從北宋開始,蘇州各名園不斷引進洛陽牡丹。“谷雨三朝看牡丹”成為蘇州春天的重要民俗。

    1    滄浪亭邊植洛花

    滄浪亭位于蘇州市城南三元坊內,是蘇州最古老的名園,為北宋詩人蘇舜欽所筑,也是蘇州最早種植洛陽牡丹的名園之一。

    蘇舜欽,出身世家大族,北宋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開始,他以太廟齋郎的閑職居住洛陽5年。與任西京留守推官的歐陽修、主簿梅堯臣和洛陽名士尹洙結為至交,切磋詩文。洛陽的牡丹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花開時節,他們遍訪名園。有一年春天,他們聽聞洛陽西部花果山的花山寺牡丹奇特,遂前往觀賞,看到這里的牡丹園中雜草叢生,蘇舜欽的《題花山寺壁》載:“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見草縱橫。栽培剪伐須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慶歷五年(公元1045年),蘇舜欽因故被削職為民,閑居蘇州,購得唐末五代孫承右之池館,傍水建亭,廣植牡丹、芍藥和竹林嘉樹,以“滄浪濯纓”之典故取名滄浪亭。園內的牡丹、芍藥分別購自洛陽、揚州,梅堯臣賦詩道:“洛陽賈牡丹,江都買芍藥……栽培動經年,風雨便成昨。”蘇舜欽和詩道:“夜雨連明春水生,嬌云濃暖弄微晴。簾虛日薄花竹靜,時有乳鴿相對鳴。”

    滄浪亭的牡丹開出嬌艷的花朵,蘇州人開始認識到牡丹之美,大戶人家爭相引種洛陽牡丹。不久,客居蘇州的趙郡人李英總結了滄浪亭等園林的牡丹花品,寫成了《吳中花品》,共記述蘇州牡丹四十二品。

    2    千萬牡丹化為薪

    南宋范成大撰的《吳郡志》,為蘇州地方志名作。該書載:“牡丹唐以來止有單葉者,本朝洛陽始出多葉、千葉,遂為花中第一。頃時,朱勔家圃在閶門內,植牡丹數千萬本。”

    朱勔(miǎn),是導致北宋滅亡的 “六賊”(為宋徽宗寵幸的六個奸臣)之一,為蘇杭應奉局長官,專門負責花石綱事宜。他以采辦花石為名,從庫府支取錢財,“每取以數十百萬計”,但進貢到東京的都是“豪奪漁取于民,毫發不少償”。他在洛陽公開搶掠大量牡丹精品運到蘇州。朱勔在蘇州營造的同樂園,園林之大,牡丹之多,湖石之奇,堪稱江南第一。

    朱勔將每株牡丹都以繒彩(彩色繒帛)為幕,彌覆其上。每花飾金為牌,記其花名。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金兵包抄開封,徽宗匆忙讓位于欽宗,帶著蔡京、朱勔逃到鎮江。后因金兵未克開封退兵,朝野同聲要求誅殺“六賊”。欽宗只得削去朱勔父子官位并將其流放,后又下詔中途處死,籍沒其家。消息傳到蘇州后,積怨已久的人們沖進朱家,把同樂園搶砸一空,牡丹皆拔而為柴薪。

    3    谷雨三朝看牡丹

    蘇州牡丹始于南宋盛于江南。《吳郡志》載:“中興以來,人家稍復接種,有傳洛陽花種至吳中者,肉紅則觀音、崇寧、壽安、王希、疊羅等紅,淡紅則風嬌……”所謂“中興以來”,指的是南宋建立后,當時大批洛陽人南遷,也將洛陽花種帶到蘇州,新傳來的牡丹名品有十余種。

    明朝王鏊的《姑蘇志》載:“牡丹之屬十有三——觀音、崇寧、壽安、王希、疊羅等紅,淡紅則風嬌、一捻紅、深紅則朝霞紅、呈紅、云葉及茜金球、紫中貴、牛家黃等。”這些明代蘇州的牡丹名品,基本都見于北宋周師厚的《洛陽花木記》《洛陽牡丹記》。

    明代后期,蘇州牡丹開始新品迭出。萬歷年間,蘇州人王世懋(mào)著《學圃雜疏》三卷,記述了關于牡丹栽培利用芍藥根接的獨特方法。王世懋說:“牡丹本出中州(洛陽),江陰人能以芍藥根接之,今逐繁滋,百種幻出。”牡丹從蘇州傳到上海,據清代《上海縣志》載:上海法華寺牡丹始于明,盛于清,“品類極繁,甲于東海,有小洛陽之稱”。

    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蘇州名士顧祿在《清嘉錄》中,記述了蘇州牡丹盛況。記稱:“谷雨三朝看牡丹。無論豪家名族,寺院琳宮,神祠別觀,會館義局,植之無間,即小小書齋,亦必栽種一二墩,以為玩賞……有花之處,士女游觀,遠近踵至。”

    4    枯枝牡丹寫傳奇

    蘇北鹽城市便倉鎮有一片枯枝牡丹,奇甲天下。這一片牡丹記載了洛陽、蘇州和鹽城的700年情緣。

    南宋滅亡后,曾任南宋陜西參知政事的蘇州人卞濟之,從洛陽攜紅、白兩株牡丹植于蘇州楓橋,后為避世,他從蘇州退隱東溟(今便倉),其花亦隨主遷往便倉。據《古鹽卞氏譜》稱,卞濟之“植花明志也,取紅者以示報國忠心,取白者以示為官清正”。這兩枝牡丹因常在秋冬枯葉期二度開花而命名枯枝牡丹。

    《古鹽卞氏譜》載,卞濟之后裔卞元亨,元末為張士誠兵馬大元帥,張士誠敗,卞元亨解甲隱退便倉,將牡丹原株2本分為12本。后朱元璋將卞元亨發配到遼東充軍10年,此間牡丹總不開花。明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卞元亨赦歸,牡丹怒放。現今鹽城市已在原址建“卞氏花園遺址——枯枝牡丹園”,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這十余株枯枝牡丹很奇特:葉綠、枝枯、花艷。《鏡花緣》中述稱:“如今世上所傳的枯枝牡丹,淮南卞倉(便倉)最多,無論何時,將其枝梗摘下,放入火內,如干柴一般,頓可燃燒。”

    1984年,便倉鎮從洛陽等地引進各類珍品牡丹76個,新辟一園,加上遍植各種奇樹異草,把偌大的枯枝牡丹園裝點得如仙境。2001年,該園被評為鹽城市新十景。“年年谷雨花似錦,歲歲觀花人如潮”。每逢盛花時節,四面八方,男女老幼,云集便倉,便倉成為蘇北重要的賞花盛地。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洛陽日報(2014-05-09)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